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冠來自美國?近千萬中國民眾聯署要求徹查

2021年7月23日

從當今中國社群網站上被允許公開的民意來看,有相當數量的網民相信給全世界各國帶來深遠影響的新冠病毒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美國。

打亂世界秩序的新冠病毒究竟來自何方?是一個必須搞清楚的重要問題(資料圖片)
打亂世界秩序的新冠病毒究竟來自何方?是一個必須搞清楚的重要問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NIAID/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就在世界衞生組織(WHO)要求對新冠源頭展開第二輪調查,並且不排除實驗室傳出的可能性不久後,中國網民近期發起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聯署行動,呼籲世衛組織徹底調查美國德特裡克堡(Fort Detrick)生物實驗室。目前已經有接近1000萬人參與聯署。

中國官媒在初步控制了新冠疫情蔓延,同時國際社會不斷要求溯源問責的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提出了早在2019年7月,美國弗吉尼亞州北部就出現原因不明的呼吸系統疾病,威斯康辛州暴發了大規模「電子煙疾病」,患者症狀與新冠病毒患者的症狀非常相似的說法。中國官媒指出:同年7月,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突然被關閉,但美國相關部門卻以「國家安全原因」為由,拒絕公佈更多訊息。

截止至7月23日當地時間晚 已經有接近1000萬人聯署簽名要求新冠溯源調查美國德特裡克堡實驗室圖片來源: wxapi.junpinghui.com/huanqiutou

隸屬於中國官媒中新社的中國新聞網在最近的報導中稱:恰恰是如此多的「巧合」和美國諱莫如深的態度,讓人很難不聯想「電子煙疾病」與新冠病毒之間的關係。德特裡克堡實驗室被美媒稱為「美國政府最黑暗的實驗中心」。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該實驗室就曾發生炭疽等致命菌株、毒株丟失事件。報導評論稱:「美國一直聲稱要弄清楚新冠病毒的源頭,並且一再詆毀抹黑中國。然而,在面對各界質疑時,卻對自家疑點重重的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三緘其口,避而不談。這不由得讓人猜測:美國,你在隱瞞些什麼?」

美國德特裡克堡實驗室內部(照片拍攝於2006年3月28日)圖片來源: AP

「新冠病毒最早來源於外國」

在中國官方媒體的宣傳攻勢下,縱觀中國社群網站上被允許發表的發言,如今幾乎看不到任何聲音提出全球新冠病毒首次大爆發的地方是中國的武漢市。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還武漢清白」;「現在真相越來越清楚了,基本判定新冠病毒最早來源於外國」;「不能被冤枉,一定要調查清楚」。的聲音。

在這種環境下,截至7月23日晚間,據稱已經有超過930萬人參與了據稱是由一批中國網民自發發起,委託官媒《環球時報》在網上發起民意徵集活動,要求世衛組織調查美國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同時參與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活動發起方在一封聯署公開信中表示:「美國軍方的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存放著全世界最致命也最具傳染性的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還有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如今的新冠病毒。任何一種病毒洩露,都會對全人類帶來嚴重危害。可該實驗室卻有著臭名昭著的安全記錄!不僅發生過炭疽病菌被盜,致多人死亡和中毒的大醜聞,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出現前夕的2019年秋季,該實驗室還出現過一次洩露。可詳細訊息卻被美國方面以國家安全為由隱瞞。」

聯署者表示:「新冠肺炎這場肆虐全球的可怕疫情,不僅令上億人染病,更奪走了數百萬條生命。作為最先發現這場疫情,並最先向全世界發出預警的中國人,對這一病毒的可怕之處,對生命的逝去,都感同身受。只有搞清病毒源頭,消除潛在的隱患,才能告慰這些亡魂,並避免下一場大疫情的來襲。」

聯署者在公開信中要求世界衞生組織在第二階段的溯源工作中,請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獨立於美國地緣政治影響國家的病毒學家、實驗室安全專家,生化武器專家,對美國的德特裡克堡以及其他同樣存在這類實驗室洩露隱患問題的美國病毒實驗室進行調查。

從陰謀論到認真對待

長期以來,關於病毒起源的實驗室洩漏猜想被嘲笑為右翼陰謀論,並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但是如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真對待。根據法新社最近獲得的訊息,世衛組織已經制定了一項評估實驗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的協議,以幫助確認該病毒是否可能源自實驗室事故。 

一周前(7月16日),世界衞生組織表示,新冠病毒(Covid-19)溯源調查的第二階段應包括在中國的進一步研究和實驗室審查。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責中國未能分享新冠病毒溯源第一階段調查所需的原始數據,敦促中國對第二階段調查給予更多配合,並增加透明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 "反對將溯源問題政治化",並明確拒絕世衛組織再次進入武漢P4實驗室進行新冠溯源調查。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武漢病毒所研究員袁志明於本周四(7月22日)表示:「武漢P4實驗室作為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自2018年投用以來沒有發生任何洩漏事件。」

病毒起源調查報告發布後爭議持續

01:0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