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冠全球破600萬死 烏克蘭難民潮增染疫隱憂

2022年3月8日

新冠疫情爆發已邁入第三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3月7日最新統計顯示,全球確診死亡人數已突破600萬的殘酷里程碑。同時,俄烏戰火下被迫逃難的烏克蘭難民,也成為歐洲疫情新變數。

Deutschland | Ankunft ukrainischer Flüchtlinge in Berlin
德國柏林車站,志工舉牌對來自烏克蘭的難民表示歡迎。圖片來源: Hannibal Hanschke/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週一(3月7日)公佈的最新統計,新冠病毒的全球確診死亡人數已突破600萬。其中,光是過去4個月的死亡人數,就有約100萬人。

新冠疫情爆發邁入第三年,染疫死亡數字達到殘酷的里程碑。儘管多國逐漸鬆綁防疫措施,嘗試「與病毒共存」,但《經濟學人》雜誌分析預估,最終死亡數字可能落在1400萬至2350萬之間。

「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 portal)負責人馬修(Edouard Mathieu)告訴《美聯社》,「確診死亡人數僅反映真實死亡人數的一部分,這主要是因為檢測能量有限,還有死亡歸因方面的挑戰。」他說:「在一些(主要是富裕的)國家,確診死亡人數比例很高,官方統計算相當準確,但在其他國家,此一比例卻被嚴重低估。」

烏克蘭難民潮的疫情變數

根據聯合國估計,目前已有約17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該國。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7日表示,如果戰爭持續下去,逃往其他歐洲國家的烏克蘭難民可能達500萬。

「這是一個合理的估計。」博雷爾形容,「自二戰結束以來,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難民流動。」

許多專家指出,俄烏戰爭不只可能導致烏克蘭戰爭地區的確診人數,因戰時惡劣條件而激增;另一個風險則是,隨著難民遷徙、人口流動,鄰國疫情可能也將受影響。

烏克蘭難民移動路線。

奧密克戎持續威脅東歐

根據多家通訊社報導,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仍受到奧密克戎(Omicron)變種病毒的嚴重打擊,死亡率依然很高;烏克蘭的確診數及疫苗覆蓋率也不盡理想。

截至3月8日上午,烏克蘭累計確診約487萬人,累計死亡人數約10萬人;波蘭則累計確診約574萬,死亡人數11萬;羅馬尼亞確診約277萬人,死亡人數6.4萬。

「數據看世界」的數據顯示,東歐多國完成疫苗接種的比例,烏克蘭僅不到35%,波蘭約59%,羅馬尼亞不到42%。

俄烏戰爭讓數以萬計的烏克蘭難民,不得不擠入擁擠的火車等交通工具,逃往鄰國尋求保護。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發言人庫裡(Petra Khoury)稱,早在俄烏戰爭前的幾週,烏克蘭已遭遇奧密克戎帶來的染疫潮。 戰爭之下,不可能維持正常的防疫措施,「避難所、公車、火車和旅館都已滿員。」

她補充表示,受戰爭影響,監測疫情也將變得更加困難,篩檢能量與數量亦會隨之下降。 她提到,有大量烏克蘭難民抵達的鄰國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面臨特別多的風險,因為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

根據美國《NBC》,波蘭等接收烏克蘭難民的國家提供難民免費疫苗接種,但並沒有在難民抵達時進行篩檢或隔離。波蘭當局日前表示,目前至少有約78萬烏克蘭難民逃至該國。

波蘭傳染病專家卡茲馬斯卡(Anna Boron-Kaczmarska)指出,烏克蘭難民及其家人因戰爭而受到生命威脅,「這真的很悲慘,因為巨大壓力會對自然免疫力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並增加感染風險。」

波蘭當局日前表示,目前至少有約78萬烏克蘭難民逃至該國。圖片來源: Hesther Ng/ZUMA/Imago

德國衛生部長:難民染疫令人擔憂

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引述德國衛生部長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7日的說法,勞特巴赫稱,許多烏克蘭難民感染新冠病毒,數字「令人擔憂」,其疫苗接種狀況也有顯著差距。同時他也表示,透過《尋求庇護者福利法》,難民將與德國公民一樣受到照顧。

德國內政部長菲澤爾日前稱,德國將無論難民國籍,接收來自烏克蘭的難民。當局並表示,目前已抵達德國的烏克蘭難民約有3萬人。

截至3月8日上午,德國累計確診1,595萬人,死亡人數約12萬。過去一星期,每日更新確診人數都在10萬至20萬之間。儘管整體而言,奧密克戎帶來的疫情衝擊正在減緩,德國聯邦政府亦逐步鬆綁防疫措施,但疫情仍存在風險。

男人奔赴戰場 老幼婦孺流亡他鄉

02:2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