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方勵之:富裕不能給中國帶來民主

2010年10月14日

10月13日,德國《世界報》和《商報》分別刊登了六四後流亡美國的天體物理學家方勵之就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撰寫的評論性文章,標題是《光靠富裕不能給中國帶來民主》。

德國《商報》發表的這篇文章,左下角為方勵之照片

方勵之是天體物理學家,曾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80年代因大膽敢言、推動思想自由化,被稱為"中國的薩哈羅夫",1989年對天安門學生運動有過重要的影響,六四鎮壓後,他進入美國駐華大使館,得到美國的政治庇護,目前任教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德國《世界報》和《商報》在10月13日刊登的這篇文章譯自英文,原載於美國《環球觀察》。

一個「危險的思維」

在文中,方勵之首先就頒獎於劉曉波,向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了祝賀。他指出:"委員會以此向西方發起了挑戰,要求西方反思自從1989年天安門廣場屠殺以來持有的危險思維:經濟發展必然會把中國引向民主。"

他認為,這種觀念從90年代後期來影響越來越大,"有些人是堅定地相信,而另有一些人則認為這符合他們的商業利益,許多人相信中國最上層的政治家們的說法,他們試圖說服境外人士,只要他們繼續把投資引入中國,而不是不斷地提請注意人權原則,中國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天安門事件已經過去了20多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真的並不極端的"劉曉波和成千的人在中國坐牢,"僅僅是因為他們要求一些基本權利,這些基本權利是聯合國所保護的,是在所有西方投資者的祖國都必須視為理所當然而予以尊重的。顯然,在中國,人權並沒有得到改善,儘管經濟很繁榮。劉曉波過去20年裡的經歷再明確不過地證明,關於民主會自動從富裕裡生長出來的這種想法現在必須被埋葬了。"

一種內在聯繫

方勵之說,他在80年代就認識了"襟懷坦蕩的年輕人"劉曉波。他在天安門廣場和平示威後就被判了兩年監禁,在1999年前,他多次被關入監獄、勞改營或被軟禁。"2008年他發起了'零八憲章',這是一次要求中國遵守聯合國人權宣言的請願。"這回劉曉波被重判11年監禁,罪名是"顛覆國家"。

方勵之敘述了中國關押著約1400名政治、宗教和良心犯的現狀,接著再次強調了他的觀點:"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應該能夠喚醒所有那些人了,那些相信只要中國變得富裕,中國統治者就會改變他們蔑視人權的立場的人。不管中國對外開放其市場到了什麼程度,它沒有在高壓政治觀念方面後撤半步。"

方勵之指出,國際社會應該對中國違反它所簽署的各種條約的情況"特別擔憂",包括聯合國憲章和反酷刑公約。在簡單地描述了中國在這方面違反聯合國條約的情況後,方勵之說:"(北京)政權的勢力越是隨著富裕水準的上升而上升,共產黨在違反自己的憲法原則時就越是相信自己具有豁免權。"方勵之介紹了中國憲法第35條關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規定,繼而提問:"難道有人對中國壓制這些權利有懷疑嗎?"

最後,方勵之寫道:"正如日本20世紀上半葉災難性的歷史所表明的,一個集經濟強勢與人權侵犯於一身的強國是對和平的一大威脅。諾貝爾獎委員會以中國為例,再次指出了這種內在聯繫,這是值得感謝的。"

編譯:平心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