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亞洲反光鏡中看清自己」
2005年11月9日
雷德洛斯自幼痴迷於東亞文化。他說:「各國文化應該彼此之間互相滲透,不過中國人終歸還會是中國人,他們的文字將他們聯繫在一起,並且和其它國家區別開來。」好奇心促使雷德洛斯接近 5萬到6萬個稀奇古怪的漢字,隨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並於多年潛心鑽研之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他說:「漢語這一門語言是和中國人的基本思想體系密切相關的。」
這位海德堡的漢學家還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們對亞洲文化瞭解得越多,我們越是能在反光鏡中認清自己。」在他看來,中國人正在努力瞭解西方,相比之下,西方人自己邁出的步伐還很不到位。
憑借對中國佛教石刻文字的深入研究摘取2005年文化領域最高獎項——巴爾贊大獎的雷德洛斯教授毫不掩飾自己對漢語的喜愛,他說:「這些東方文字令我感覺自在,我也常常去中國和日本做客。不過,我從未想過要去那裡定居,我很願意繼續留在歐洲生活。」
借助於東西方之間的文化遊走,藝術史學家——雷德洛斯能夠時常獲得一種角色轉換,從日常生活裡脫身而出,隔著一段距離觀察社會環境。雷德洛斯說:「我還嘗試著在德國套用東方的禮貌用語、委婉謙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相當不錯。」
回顧雷德洛斯的學術之路,從普林斯頓到哈佛,再到台北、東京、柏林、科隆,最後來到海德堡,足跡踏遍北美、亞歐大陸。生於慕尼黑的雷德洛斯自1976年便在海德堡執掌東亞藝術史教研室,同時修習中國傳統書法、佛教文化,組織大型展覽活動。他公開發表的學術著作多達170餘種,其中包括《高樹下的陰影——明清繪畫》、《清朝篆書》等。
巴爾贊獎是由義大利-瑞士巴爾贊基金會發起創辦的,宗旨在於獎勵及支持在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取得卓越成就,為人類和平、民族友誼做出巨大貢獻的個人和團體,擯棄民族、國家、種族的差別。自1961年以來,全世界已經有106位人士及慈善機構榮獲該獎項。雷德洛斯是獲得這份殊榮的第12位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