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台灣

台灣「廢死之辯」非一昔出現,或將繼續?

林雙
2024年6月9日

在仍有近八成民眾反對「廢死」的背景下,三位旅德台灣人對德國之聲表示,雖對死刑持批判觀點,但不期待台灣憲法法庭會在今年徹底廢除死刑。

Taiwan |  Debatte zur Todesstrafe im Verfassungsgericht
台灣憲法法院就死刑存廢舉行辯論(2024年4月23日)圖片來源: Judicial Yuan/YouTub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對東亞影響頗深的儒家傳統中,死刑是國家刑以弼教,使人民因畏法而守法的懲罰工具。

截至目前,東亞地區只有蒙古在2017年徹底"廢死";中國﹑北韓﹑日本﹑台灣仍保留死刑;韓國1997年後停止實際處決,但在法律上未撤銷死刑(資料來源:國際特赦組織)。

2020年是台灣最近的一次死刑槍決;時至今日,台灣有死囚37人。2024年1月,這等候死刑的37人聯合聲請憲法法庭審查死刑的違憲性,被法庭受理。4月23日,台灣舉行了史上首次死刑釋憲辯論,引起海內外民眾熱議。

旅德台灣人如何看待此次的"死刑釋憲"?德國之聲採訪了在德居住超過七年的ESG研究分析師Elica﹑藝術工作者雯齡和安吉(本人要求匿名)。關於"廢死",Elica和雯齡表示支持,安吉則持懷疑態度。然而,區別於台灣民間常見的"正義論調",他們認為思考該議題時,民眾勿忘審視國家責任,防止國家權力濫用。

廢死之辯 - "平息民憤"還是改善社會?

令人玩味的是,關於死刑,海峽兩岸民眾的觀點似乎頗為一致。多數人仍相信處決惡性案件的罪犯是"正義"的殺戮,可震懾犯罪,維護社會安全。

據台媒民調顯示,近35年來台灣民眾對死刑存廢的態度差異不大,整體約有七到八成人反對"廢死"。

而在中國,雖無確切數字,從網民們近年來對殺人案的反應中也可看出端倪。在重慶姐弟墜亡﹑杭州保姆縱火等案中,輿論風嚮往往一邊倒地表示"殺人償命"﹑不殺罪者"不足以平民憤"。在今年3月震驚中國的"邯鄲初中生遇害案"中,有人在盛怒下竟提出對三名未滿十四歲的嫌疑人也處以極刑。

故而,支持"廢死"的受訪者Elica強調,台灣是民主的法制社會,並非"人制",不應被"民憤"的怒火而左右;法律不是為了彌補個人的感情受挫,而是為了衡量和保護社會制度。

放眼長遠,同為"廢死"支持者的雯齡表示,理解受害者家屬的情緒需要"出口",但一命不能換一命;並且,利用死刑"平息民憤"無利於改善社會環境,只能增添更多悲劇。

回憶起"鄭捷案"- 十年前台中捷運裡的一起隨機殺人慘劇,雯齡指出:"如果沒有死刑,我們就有時間去瞭解加害者為什麼犯罪,防止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

死刑釋憲案:台灣人怎麼看廢死?

07:3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死刑是國家暴力的一環

台灣已貫徹法制和民主30餘載,但台灣也曾經歷過長達40餘年的"白色恐怖時期"。那段時期裡,死刑恰恰是當權政府"殺一儆百",鞏固權力的手段。

史料稱,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1949年至1992年),成千上萬人因涉嫌反政府被當時從中國大陸撤到台灣的國民黨政府逮捕,至少約1200人遭槍決。"白色恐怖"一詞誕生於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而後被用來意指一國保守派當權者對反對派的鎮壓。

因此,Elica認為,廢除死刑的意義也在於拒絕政府獨攬生殺大權。"當時戒嚴時期的很多人很可能還在體制裡,而且很多上一代的人仍然習慣信賴政府",雯齡另外補充說,她認同廢死也是因覺台灣制度還不夠透明,像1996年"江國慶案"那樣草菅人命的錯判恐仍會發生。

實行"廢死"的前提是什麼?

台灣民主團體"廢死聯盟"的民調曾顯示,受害者家屬若能得到足夠的後續關懷與賠償,並保證前科犯人的再社會化,反對"廢死"的聲音可能會有所扭轉。

然而在現實中,在德國常年生活的受訪者安吉提出,與德國相比,台灣社會對出獄犯人的包容性,以及再社會化幫助仍較為缺乏;如果有前科的人被法律給予了第二次機會(比如釋憲通過),但社會卻沒有,反而容易造成累犯。

另外,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反對直接"廢死"的安吉表示:死刑過於草率,那政府究竟是否能盡快拿出恰當的替代方案呢?類似不可保釋的無期徒刑也很不人道,"活著的尊嚴到底是什麼?死囚終身困在牢裡是不是更加痛苦呢?" 安吉接著問道。

"死刑存廢"塵埃落定前,台灣還需更多準備?

雖對死刑存廢看法不一,來自台灣的三位受訪者一致表示,"廢死"不是因這兩年的國際局勢而突然湧現的議題。關於它的討論在台灣一直都有,而且可能仍會繼續。

台灣憲法法庭看似逆風民意,公開辯論"廢死"的作法遭到不少爭議。Elica坦言:"我感覺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台灣社會的分裂和反彈就很大,廢死議題也許更是如此,從支持到不支持,中間還有許多spectrum(圍度)。"

安吉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雖然身邊多數年輕人贊成"廢死",但父母等長輩幾乎都持反對態度,所以她認為此次釋憲難以通過。

關於7月可能產生的"死刑釋憲"結果,Elica預測,雖然廢除死刑應該是一個社會該去的方向,但法官也許會放緩步調,比如先進一步縮緊判處死刑的條件。

冤坐死牢的14年

03:4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