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攝影師入境香港遭拒 專家憂外國記者成港府打壓目標

William Yang
2023年1月18日

一名日本攝影師本月初在推特發文指出,自己在2022年底遭香港拒絕入境,過程中還被警察質問她在日本舉辦關於2019年「反送中」示威的攝影展。專家擔憂,這個事件顯示,港府打壓目標已擴及外國記者。

一位曾公開展示與反送中示威相關攝影作品的日本攝影師,本月初透露上個月底到香港時,被拒絕入境並遭遣返。
一位曾公開展示與反送中示威相關攝影作品的日本攝影師,本月初透露上個月底到香港時,被拒絕入境並遭遣返。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攝影記者幾石倫子1月5日在推特上發文,分享自己原訂2022年底在香港跨年,卻在抵達香港後被拒絕入境,並於2022年12月30日遣返回日本。曾於2019年到香港用影像紀錄「反送中」示威運動的幾石倫子在推特上寫道:「當我在移民拘留所過夜時,我再次想起2019年,香港年輕人在比這裡更卑劣的環境中,度過令他們焦慮的日子。在國安局的拘留所裡,雖然有警察來,但我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平靜。」

幾石倫子說,自己本來就預期類似事情或許有一天會發生,但發生的時間卻比她預期的還早。她在推文中寫道:「令我驚訝的是,警察在另一個房間訊問我時,多次提到我在日本舉辦的攝影展,而非我的攝影作品集。我對展示我在2019年示威中的照片沒有任何一絲遺憾,因為那些照片是我的『證明』。」

幾石倫子在推文中感嘆道,事件發生後,她清楚感受到「香港的自由沒了」。她寫道:「2022年底將是我在香港的最後時光。當飛往日本的飛機啟程時,我就哭了。想到我將永遠無法再次訪問我心愛的香港,我非常難過。」

幾石倫子的經歷引起香港記者協會的高度關注。該協會在1月13日發佈的聲明中指出,自2018年起,香港政府已拒至少四名新聞工作者入境。他們寫道:「由於幾石倫子曾深入拍攝反修例運動的情況,今次事件令人憂慮,港府妨礙外籍媒體工作者來港漸變常態。」

港警嚴密監控外籍記者

專家認為,幾石倫子的事件顯示,外國記者以及對香港表示關切的人士在入境時都會受到審查。日本明治大學比較法研究所的訪問學者潘嘉偉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很明顯地,香港警方不僅監控在香港發生的所有事情,也開始監控海外活動。他們想發出一個訊號,那就是香港國安法的效力正如他們之前所說,能超越香港的邊界。」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的訪問學者黎恩灝則認為,幾石倫子的事件也顯示,香港入境處有非常大的權力。他告訴德國之聲:「他們不需提供任何理由,便能拒絕任何人入境。事實上,過去部分事件也發生類似情況,包含2018年香港政府拒絕核發前金融時報亞洲新聞主編馬凱(Victor Mallet)的簽證,以及上個月香港入境處扣留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律師Timothy Owen的工作簽證申請,讓他無法出庭代表抗辯。」

他說:「雖然香港終審法院去年11月底裁定Tim Owen可以代表黎智英抗辯,但香港入境處仍堅持扣留他的工作簽證,迫使他最後必須離開香港。從這個案子我們可以看出,香港入境處擁有非常大且武斷的權力,可以阻止任何批評香港政府的人入境香港,且他們不用提供任何正當理由。」

潘嘉偉也指出,從幾石倫子的案例來看,香港國安處的警察也參與了拒絕她入境的決策過程,因為她在推文中提到被警方訊問。他表示:「這整起事件顯示,中國當局以國安為藉口,對香港境外人士施壓。只要香港當局認定一個人做了危害國家安全的事,他們便會成為打壓的目標。」

記者與外媒應有所警惕

黎恩灝與潘嘉偉都認為,幾石倫子遭拒絕入境的事件,也會對香港境外的獨立記者或外國媒體造成衝擊。黎恩灝告訴德國之聲, 這個事件的結果,會讓很多記者感到震驚,因為若香港政府將2019年「反送中」示威相關的照片視為如此敏感的東西,那他們會如何對待調查「反送中」示威或報導其他敏感事件的記者?

上個月香港入境處扣留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的律師Timothy Owen的工作簽證申請,讓他無法出庭代表抗辯。圖片來源: ISAAC LAWRENCE/AFP

他說:「這將對世界各地的獨立記者或獨立攝影師產生寒蟬效應,因為他們一直將香港視為一個可以開展職業生涯的自由空間。這個事件也凸顯,香港政府已把打壓的對象從香港本地的記者,擴大至香港境外的記者或攝影師。」

潘嘉偉則說,所有的記者與攝影師都應該有所警惕,並意識到若他們公開分享與2019年「反送中」示威相關的視頻或照片,就可能成為香港政府打壓的目標。他表示:「若他們入境香港,他們可能成為下一個被訊問的人。幸運的話,他們可能在被訊問完後遣返回自己的國家。但不幸的話,他們可能被拘留,或被香港當局指控違反國安法。」

香港與中國已無太大區別

自從香港施行國安法,並以該法打擊記者、民主派人士和香港人民後,潘嘉偉認為幾石倫子的事件顯示,香港與中國之間已無太大區別。他向德國之聲表示:「香港政府採用的策略,與過去中國政府常用的策略非常相似。外國記者經常因為報導人權議題而成為中國警察打擊的目標,他們也會因中國政府拒絕延續他們的簽證而被迫離開。」

潘嘉偉認為,未來在香港的外國記者可能面臨與在中國的外媒記者一樣的挑戰。他說:「香港政府會通知記者他們是否還能留在香港,但香港政府不會告訴他們什麼是合適的題目,什麼是不合適的題目。外國記者或外國媒體不該對香港存有幻想,因為香港已不再有新聞自由。」

此外,黎恩灝也表示,在「反送中」運動爆發近四年後,香港政府比以前更視媒體為敵。他指出:「香港政府多次提出假新聞法案,並持續指控前《立場新聞》和《蘋果日報》的記者與編輯發佈煽動性內容。此外,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曾在中國以強硬手段,處理烏坎村的抗議行動。由此可見,未來香港政府將採取更多措施,縮小記者或攝影師在香港能履行職責的空間。」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