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政府發錢鼓勵多生孩子

2023年1月8日

為了阻止全國人口出生率的急劇下降,日本政府正計劃增加新生兒夫婦的育兒補貼。批評者認為,只顧扔錢是一種不接地氣的措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Symbolbild Japan Geburtenrate
圖片來源: David Mareuil/A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為了阻止全國人口出生率的急劇下降,日本政府正計劃為新生兒婦再提供8萬日元(大約592美元)的補貼。但批評者說,當此物價飛漲和收入停滯中掙扎之際,8萬日元只是杯水車薪而已,不足以說服人們生一個孩子。

還有人指出,簡單地把錢扔在這個問題上,正如過去反復嘗試過的那樣,不太可能成為解決方案。

目前,日本的新生兒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可獲得42萬日元的一次性補貼。負責醫療衞生和社會保障的厚生勞動省已建議將這一數字提高到50萬日元。據瞭解,新的補貼方案將在下一個財政年度開始時,即2023年4月1日開始實施。

人口出生率跌跌跌

這一舉措是在令人擔憂的最新日本人口統計數據發表之後提出的。

2021年日本人口數為1.257億,比2017年的峰值1.28億有所下降。而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一項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日本的總人口將縮減到5300萬人。

近幾十年來,日本人一直選擇晚婚晚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是一個有意做出的決定。

鑑於疫情帶來的困境以及烏克蘭戰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這一數據看起來已經相當可觀了。

根據厚生勞動省在9月中旬發布的數據,今年前六個月只有384,942名嬰兒出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

該部門預計,今年全年的新生兒總數將低於去年的811,604人,幾乎可以肯定低於80萬人,這將是自1899年中央政府開始收集發布數據以來的第一次。

養娃太花錢了

來自東京的家庭主婦綾子(Ayako)說:"當我的兒子出生時,政府給我們的錢肯定是有幫助的,我們很感激,但它仍然不足以支付我所有的住院費用。"她不願透露自己的姓氏。

綾子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她需要剖腹產而變得複雜。但據《每日新聞》報導,在日本生孩子的平均費用在47.3萬日元左右。

"我們曾討論過再要一個孩子,我們也想這樣做,但目前我和我丈夫的結論是,這真的不可能。"綾子告訴德國之聲,"我想說的是,80,000日元會很有用,但這在現實中能管多久呢?"

"嬰兒需要衣服和食物。而且他們很快就長大了,需要的東西更多。"她說,"我請假帶娃,這影響了我們的收入數額。雖然我的丈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與疫情前一樣,但最近幾個月日用食品和燃料等方面的成本一直在急劇上升。"

老齡化是日本社會的主要問題之一。圖片來源: David Mareuil/AA/picture alliance

政府的措施太短視

日本國家政府、地區政府和許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旨在鼓勵生育的激勵措施--包括提供汽車,甚至在人口減少嚴重的農村地區提供免租金的房屋--但大多數只是承諾給錢。

京都同志社大學的分析師和經濟學教授濱紀子(Noriko Hama)說,這是一種短視的措施,未能解決當今日本年輕夫婦面臨的更廣泛問題。

"這不會神奇地解決日本作為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她說:"這不是一個僅僅向年輕夫婦扔錢就能讓他們多生孩子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讓人們有足夠的安全感去生孩子。"

她指出,"目前,人們對他們的育兒環境不滿意,除非這種情況得到改善,否則出生率將不會恢復。"

濱紀子教授指出,日本的托兒所長期以來一直缺少為上班族父母提供的名額,原因是

孩子太少,這很有諷刺意味。而學校的活動、運動項目和課外小組也要花錢。

政府什麼時候能接地氣?

一個主要的成本與孩子的額外課程有關。上這些學校才能確保孩子進入一所好高中,然後升入一所好大學。

在日本,高等教育通常持續四年,可能是家庭資源的主要消耗時期,即使孩子勤工儉學也會入不敷出。

濱紀子教授說,由於十多年來薪水基本沒有變化,而日常費用隨著通貨膨脹而上升,現在壓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典型的情況是,又有一個政府提出方案:在這個問題上投入足夠的資金,那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她說,"我想他們完全脫離了普通日本人的現實,沒有感受到他們的不安全感、恐懼和需求。"

她認為,"除非我們有一個確實意識到公眾需求的政府,否則這種情況將永遠不會改變。"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活到老幹到老的日本人

02:5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