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能否在華盛頓與北京間找到平衡路線?

楊威廉
2023年4月4日

印太局勢持續緊張之際,日本在努力緩和同中國的關係,試圖為雙邊關係奠定一個求同存異的基礎。專家們普遍認為,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求得平衡,對日本來說,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China Peking | Japanischer Außenminister Yoshimasa Hayashi trifft Qin Gang
圖片來源: Kyodo News/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周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在北京同中國總理李強和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等一眾中國高層官員舉行了會談,目的是在地區局勢日趨緊張的大背景下,為日中關係奠定一個穩定的共同基礎。這是三年來,首次有日本外相到訪北京,而就在數天前,剛剛有一位在藥企供職的日本公民因涉嫌間諜活動,遭中國當局逮捕。

來自日本外務省的消息稱,從2014年至今,至少已有17名日本公民因被控間諜罪名而遭逮捕。目前,五名日本人正在中國服刑,另有兩人已被法庭判定有罪,目前仍在接受審理。

林芳正敦促中國方面保障司法程序的透明,而中國外長秦剛則以「依法審理」作為回應。除了敦促中國方面立即釋放被捕的日本公民之外,林芳正和秦剛還談及了日中關係中的其他一些重要議題,如島嶼主權爭議、日方的晶片出口限制、中國在台灣海域的強勢軍事立場以及日本福島核電站廢水排放等一系列問題。

 

中俄關係的發展令東京憂心忡忡

新潟縣立大學教授畠山京子表示,日中外長會晤的目的是,在雙方不信任感日趨嚴重之際,盡量穩定雙邊關係。她表示:「日本希望,尤其在北京明顯加強對俄關係之際,日本應努力保持同中國的良好關係。東京期望,強化對華關係也可以激勵北京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對於仍在進行中的俄烏戰爭,林芳正呼籲中國在捍衛全球和平穩定中扮演起負責任的角色。

上個月,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期間,稱呼俄羅斯總統普丁為「親愛的朋友」,並重申了中俄之間「上無止境的夥伴關係」。

領土之爭與晶片限制

對於中俄兩國間日益緊密的軍事合作以及中國海警船隻頻繁進入尖閣群島(中方稱為釣魚島)海域,日本也深表憂慮。目前這一無人居住的島嶼雖在日本管轄之下,但中方一直聲稱對該島擁有主權。

與此同時,由於日方大規模提升軍費,並加強同盟友美國的合作,也令北京方面對日方的意圖越來越疑慮重重。

上周五,日本宣佈對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進行限制。中國外長秦剛呼籲東京不要參與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企圖。秦剛對林芳正表示:「美曾用霸凌手段殘酷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如今對華故伎重施。」秦剛還警告日本不要充當美國的「走卒」。

林芳正則強調,出口限制完全符合國際規則,「也並非針對某個特定國家」。相關的出口限制同美國和荷蘭採取的措施相類似,目的是限制中國生產高端晶片的能力。

去年年底日本發布新國家安全戰略,計劃大幅增加軍備支出。圖片來源: Kazuhiro Nogi/AFP

 


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

由於同北京的地緣政治關係日趨緊張化,東京不得不在安全政策領域深化同美國及其他盟友的合作,但與此同時,日本同中國的經濟關係仍相對穩定:2021年,中日之間的貿易總額達到3700億美元。

新瀉縣立大學教授畠山京子對德國之聲表示,在對華經貿合作與對美安全合作之間,日本應如何選擇,對於東京來說,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雖然日本並不會全面靠攏美國,但我認為,在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日本只能選擇後者。」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學者納吉(Stephen Nagy)表示,日本會本著「參與、抵禦和威懾」的原則,嘗試同中國保持有意義的交流,這包括發展經濟夥伴關係,並在環保等領域開展合作,與此同時,日本將會啟動供應鏈多元化,逐步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台海局勢與中日關係

台灣問題也是導致日中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北京一再重申擁有對台灣的主權,並強調必要情況下,不惜動用武力促成統一。

林芳正周日表示,他同秦剛外長就「保障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交換了意見。按照北京的說法,秦剛警告日本,不要插手台灣事務或以任何形式干預中國的主權完整。並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今年三月初,美日印澳四國代表在印度首都舉行安全對話。圖片來源: Olivier Doulier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陳宥樺表示,中國不會減少對台灣的軍事及外交打壓,圍繞台灣的軍事動作數量也不會減少。他說:「今後幾年內,中國會加大對台灣施壓力度,而日本想必也會為台灣提供更多支持。」

納吉指出,為了防止中國對台灣或者釣魚島發動武裝進攻,日本已經加強了其他盟友國家的夥伴關係。「他們借助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等形式,來確保中國無法根本性地改變該地區的安全架構。」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