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旺季不旺 中國樓市難脫困?

2023年7月11日

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統計顯示,以往被視為銷售旺季的六月份依舊業績不佳。本周一,中國央行等部門又宣佈了一項「金融支持」樓市的舉措。

中國結束清零政策之後,樓市並未走向復甦。
中國結束清零政策之後,樓市並未走向復甦。圖片來源: Noel Celis/Getty Images/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方面的調查數據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趨勢仍在繼續。據澎湃新聞報導,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上月底發布的房地產企業銷售情況數據顯示,2023年6月僅不到3成的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同比增長,環比增長的企業在百強房企中也只佔到半數。有近6成百強房企的單月業績同比降幅大於30%,其中27家企業業績降幅大於50%。

報告認為,6月份房地產銷售延續平淡,重點30城供應雖有反彈,環比上升34%,但從絕對規模來看,仍創近5年來同期新低。一、二、三線城市整體成交同比環比均降,僅深圳一地是個例外。

觀點指數研究院的報告也指出,6月前100房企實現權益總銷售金額3636億元,同比下降34.4%,環比基本持平。

房市的頹勢也反映在建築行業。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4月份擴大1.4個百分點。目前房屋在建規模減少,1-5月,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6.2%,降幅較前4個月有所擴大。1-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2%,降幅比1-4月再擴大1個百分點。

通過收稅調節房價 中國樓市何去何從?

02:5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反彈後降溫

《證券時報》報導指出,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項目開發意願不強、開工建設意願不足的關鍵之一就在於銷售不振。

2023年以來,中國樓市在2、3月份出現了一波較為明顯的反彈,但隨著疫情封控期間被壓抑的住房需求的釋放,自4月份起,樓市快速降溫。在對半年度業績尤為重要的6月,過往房企都會加大供應力度以推動銷售,但今年明顯積極性不足。國信證券研報顯示,今年6月單月,房企供應量創下近5年同期新低。

中指研究院上周發布的2023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報告指出,短期來看,在銷售回款、融資均未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房企現金流仍面臨較大挑戰,直接制約著企業的開工、投資積極性,新開工、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難現明顯改觀。

報告指當前購房者置業情緒仍受多個因素影響,其中居民收入預期偏弱、房價下跌預期較強、購房者對期房爛尾的擔心等依然是關鍵。報告認為,隨著二季度市場持續轉弱,下半年政策加力預期增強,若下半年經濟出現超預期轉弱情況,則房地產作為經濟"穩定器",托底政策或將加快落地。

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也認為,若7月無強有力的救市推出政策,整體新房成交規模還將低位持穩。

河南爛尾房項目殘局難收

03:1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央行延長"金融16條"

本周一(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知,將"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又稱金融16條)期限延長到2024年底。2022年11月,央行和原銀保監會曾聯合出台通知,從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風險處置、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確了16條支持政策,其中兩條政策規定了適用期限。

市場分析認為,此次政策延期舉動將有助於進一步緩解房企資金壓力,減少金融機構對房企貸款的風險擔憂,促進"保交樓",提振樓市信心。《中國證券報》報導稱之為"房地產大利好"。

不過此前,億翰智庫(ehresearch)分析指出,由於支撐需求的底層即宏觀經濟的恢復並非易事,因此2023年的地產市場難以呈現穩定的恢復,"更多是脈沖式的行情,即在需求的積蓄、房企的以價換量、政策的促進等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在一段時間內呈現修復,隨後重新進入下行區間。"

中指研究院的報告也總結認為,當前形勢下,中國房企發展"舊模式"已不可持續。跨國採礦業巨頭力拓集團(Rio Tinto)董事會主席巴爾頓(Dominic Barton)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談到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認為,房地產業"是一個大問題"。

出版過回憶錄《紅色賭盤》、流亡英國的前北京政協委員沈棟認為,中國房地產業已經走到盡頭,毫無反彈可能,而這也將影響到消費趨勢。他日前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中國約87%的人住的房子是自己持有。如果現在房地產下行的話,會出現財富劇減效應,"87%的人都看到自己的財富在縮水,這種情況下,消費市場不可能提的上來。"

《紅色賭盤》作者沈棟:在牛津踰越恐懼

11:4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