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是否強行規定德國音樂的「份額」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8月6日

德國前文化部長尼達-呂梅林在「南德意志報」撰文說,目前德國傳播媒體播放的流行歌曲中源於德國的僅佔2%。他在去年「流行音樂節」上發表公開講話時曾表示,德國應引人音樂「份額」制,規定廣播節目中德國音樂的最低限。這樣做並非旨在增強「德意志主義」的小家子氣,而是為了突顯文藝的多樣化和藝術創造性。

尼達-呂梅林已卸任,回大學執鞭當教授去了圖片來源: AP

前文化部長的這一認知對一些文化界專家來說卻是一個遲到的表態。西德意志電台負責青年節目的勞施說,目前的這種局面同政治家有很大關係,因為在發放許可證時,決策人沒有注意到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不應所有電台都播放同樣的音樂。目前在有些州,比如柏林,5、6傢俬立電台播放的都是同一類音樂。靠廣告為生的電台自然不願喪失一個聽者,而播放不夠著名音樂的後果便是造成聽眾的損失,因為一般人都會將不熟悉的東西當成是一種障礙,能逃避就逃避。

於是,許多電台並不以文化多樣化為使命。在他們的音樂資料庫裡,供選擇的總共只有300個曲目。不僅如此,電台不承擔關照音樂新秀的任務,對出名之前的新人新事一律不加理睬。如果他們播放一支還沒有唱紅半邊天的新曲,那也一定是已在德國著名脫口秀如「請來打賭」上亮過相的。

德國公法制電台對資金的依賴程度不像私立電台那樣高。勞施所任節目主任的西德意志電台青年節目,每3支播放的曲目中就有一支是「德國製造」,象「我們是英雄」這樣的流行歌正是在西德意志電台唱紅的。雖然對德國文化做出了貢獻,但勞施卻還是透露了一點秘密:他的電台不是私立的,因此不靠廣告生存。不僅如此,在西德意志電台所在的北威州,還沒有哪家電台可以同勞施的音樂節目構成強力競爭,因而勞施的日子還比較好過。

雖然如此,勞施不願接受政治家正在斟酌的強行「份額」規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沒有哪一個節目製作人心甘情願地聽憑政治家的擺布。


向法蘭西看齊,實施「份額」制

在是否引人「份額」的問題上,德國前文化部長尼達-呂梅林建議到鄰國法國取經。在法國,自1996年起就以全法各電台為對象實行了一條國家規定,即從6點30分至22點30分的播出時段內,所有音樂節目的40%必須是法國作品。如果哪家電台違法了這條規定,輕則罰款,重則勒令停播,更嚴重者,將被吊銷開辦廣播的執照。

自法國廣播界實施這條規定以來,行業營業額已不再呈下降趨勢。以此為依據,德國前文化部長尼達-呂梅林充滿信心地說:「沒有規定並不一定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在這方面,法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