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是解決問題,還是激化矛盾?

2012年5月6日

陳光誠事件發生之後,環球時報和北京日報發表文章,罵陳光誠「挾洋自重」;直接點名「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處心積慮地跑到中國社會中找茬搗亂」。政法委和宣傳部,是妨礙中國在內政和外交領域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陳光誠呼籲溫家寶嚴懲貪官惡吏圖片來源: YouTube

4月22日,被大批看守人員軟禁在家18個月甚至被斷電4個多月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逃離山東沂南縣東師古村,在好友郭玉閃、何培榮(珍珠)、胡佳夫婦等人的幫助下,於26日傍晚進入位於北京的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此後,圍繞這一事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作法。一種做法是協商、談判,化解矛盾;一種做法是捆綁、打罵,激化矛盾。迄今為止,這兩種做法仍然處於膠著狀態。

在4月27日流傳於網路的影片講話中,陳光誠在鏡頭前向溫家寶提出三點要求:徹查他及家人被虐打及粗暴對待的事件;依法保障他家人安全;依法懲治官員腐敗和濫用權力。從陳光誠一進入美國駐華使館,駱家輝大使和其他美國官員就開始了與陳光誠以及中國官方的分別會談,會談進行了幾十個小時,甚至在一天之內中美雙方就進行了三次會談。最後中美官方達成了三點口頭協議(並得到陳光誠本人的認同):第一,陳光誠從山東遷往天津,他將在那裡接受大學教育,由中國政府承擔費用,包括他和他家人的生活費用和住房;第二,陳光誠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中國政府將聽取他對所受虐待的控訴,並進行全面調查;第三,陳光誠將得到任何學校的任何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利和待遇,包括在學習過程中申請轉學的機會。5月2日下午,陳光誠在美國大使館停留6天後「自行離開」,在駱家輝大使和美國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等多名官員的陪伴下,坐車前往北京朝陽醫院就醫。在前往朝陽醫院途中,陳光誠與妻子袁偉靜及他們的兩個孩子團聚。

陳光誠在朝陽醫院得知妻子最近的待遇後,情緒激動,於5月3日向海外媒體表示希望能跟隨希拉蕊坐同一個航班前往美國。當天深夜,陳光誠與郭玉閃取得聯繫,通過後者發出四點聲明。陳光誠在聲明中表示,他未曾對媒體講過要政治避難,只是說想去美國休息幾個月。他認為自己既然是自由人,希望能夠去美國旅遊一段時間再回國,因此也談不上改變主意。他表示,對美中兩國的外交努力和克制抱有敬意。5月4日,一位司局級官員來到陳光誠病房,這位官員表示,他是受中央委託前來,並且獲得授權來瞭解陳光誠所反映的情況,他還表示,如果查實,將會嚴肅處理。同一天,正在北京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宣佈已經達成協議,讓陳光誠和全家人來美國。據稱,陳光誠已接受紐約大學法學院的獎學金。美國政府官員還說明,將會加快陳光誠來美國的過程,可能就在未來幾天之內。中國外交部則表示,陳光誠可以申請到外國留學, 可以像任何中國公民一樣走正常的手續。

與上述對話、協商、讓步、妥協的進程相衝突,我們還看到了另外一種行為和言論。山東省的維穩人員,在4月27日發現陳光誠不見蹤影,就將陳的妻子袁偉靜帶到派出所,綁在椅子上,並用棍棒威脅要打死她。江蘇省的公安人員,將協助陳光誠離開山東的何培榮(珍珠)拘禁。北京市的公安人員,將前來朝陽醫院看望陳光誠的維權律師江天勇的耳朵打聾。……

5月2日,《環球時報》發表名為《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的評論,罵陳光誠「挾洋自重」,「很爛」;罵「美國政府給中國添亂」,「北京斷不會理睬它」。5月4日,《北京日報》發表署名「甄文」的文章《從陳光誠事件看美國政客的拙劣表演》,罵陳光誠是 「他的後台老闆即西方反華勢力」的「工具和棋子」;罵「美國政客「」製造事端,搞雞鳴狗盜之舉」;直接點名「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處心積慮地跑到中國社會中找茬搗亂」,「膽大妄為」,「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這些倒行逆施的行為和言論的背後是政法委和宣傳部。這兩個在憲法和法律上沒有任何地位的機構近年來已經凌駕於憲法、法律和中央最高領導人之上。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將「人權」正式列入了憲法條文,但是政法委系統卻肆意踐踏人權,大範圍地實施法外羈押、軟禁、跟蹤、竊聽。國務院總理講「政治體制改革」、「普適性價值」,宣傳部公然刪改和扣壓,不讓最高行政負責人的講話與民眾見面。中共十三大根據「黨政分開」的原則,已經決定撤銷政法委,並逐步把中共宣傳部的職能轉移給國務院下屬的行政機構;而這兩個機構卻在「六四」後死灰復燃,其領導人從中共十六大開始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達到了權力的頂峰。

5月3日,胡錦濤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辭中表示: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一是需要創新思維,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二是需要相互信任;三是需要妥善處理分歧。而政法委和宣傳部這兩個機構,卻死抱著「對抗衝突的傳統邏輯」,堅持「國內階級鬥爭和國際階級鬥爭」的觀點,堅持「國內外敵對勢力」和「西方反華勢力」的論調。由此可見,它們是妨礙中國在內政和外交領域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作者:陳子明

責編:達揚

作者簡介:陳子明,1952年生人,畢業於北京化工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民主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曾任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民辦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周報》總經理。多次因參與民主運動繫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