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是誰「敢」屏蔽溫家寶的文章?

2021年4月19日

曾深陷貪污腐敗指責的中國前總理溫家寶,不久前撰文追念母親,並在其中說:「我同情窮人、同情弱者,反對欺侮和壓迫。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

Wen Jiabao China Premierminister Ausschnit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 Ausschnitt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1年中國悼念死者的清明節期間,曾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撰文「我的母親」,追憶家母楊志雲,曝光了許多家庭往事和和在中國從政的感言。除了全面回憶自己母親「一生儉樸,活得清白」以外,也說出了:「我同情窮人、同情弱者,反對欺侮和壓迫。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那裡永遠有對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質的尊重,永遠有青春、自由、奮斗的氣質。我為此吶喊過、奮斗過。這是生活讓我懂得的真理,也是媽媽給予的」這樣耐人尋味的表態。

溫家寶在文章中除了回憶自己「極富同情心」,並且「善良的」母親「窮苦不堪」,父親在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期間「沒有逃脫政治的漩渦」以外,還在多處流露出這位前任中國總理的從政感受。溫家寶在文章中透露:「 對於我擔當大任,媽媽是憂慮的。」

在寫給兒子的信中,溫家寶的母親楊志雲告誡他:「你今天能位居人臣,如此高的地位,沒有任何靠山,家裡更不用說了,得來多麼不易。你的性格是力求完美,但國家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很難做到完美。」母親要求溫家寶做到「要上通、要人和,千萬記住孤樹難成林。」

對此,在中南海工作了28年,其中擔任總理10年,如今已經退休的溫家寶在信中坦言:「對我這樣出身的人來說,『做官』 本是偶然之事。我奉命唯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受事之始,即常作歸計。」

溫家寶:我奉命唯謹,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受事之始,即常作歸計(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

誰敢屏蔽限制溫家寶的文章?

與中國官媒通常以「七嘴八舌」之勢,多平台、多渠道轉載報導高層領導人個人撰文的做法不同。中國前高層領導人這篇罕見的個人表述文章只於2021年3月底至4月初期間連載在《澳門導報》。該報的自身定義是:「以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以宣傳與弘揚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為使命」的綜合性媒體。

而除了《澳門導報》以外,包括鳳凰網、網易在內的新聞門戶網路都曾在第一時間轉載了溫家寶的這篇文章。但截至4月19日發稿,相關文章的內容已被屏蔽,點擊進入後得到的訊息是:「404 抱歉-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而在即時通訊社交網路微信上,雖然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溫家寶」以及「我的母親」找到包括「知政前沿」和「東川發布」在內少數公眾號轉載的這篇文章。但相關文章的分享、轉發、收藏和留言評論功能均已經被禁止,理由是「該文章違反《微信公眾平台營運規範》」。

有關溫家寶本人和家人是否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清廉,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文章中,溫家寶特別強調:「1985 年我調人中央,媽媽從未因我的升遷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更沒有打我的旗號給家裡辦過任何事情。媽媽和爸爸一生從事神聖的教育事業,全靠微薄的薪水度日,死後沒有留下任何財產和積蓄。」

溫家寶「儉樸的生活習慣貫穿一生」?

而這樣的表態與《紐約時報》的普立茲獲獎調查文章「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中的內容有很大的出入。這篇發表於2012年,也就是溫家寶離任退休一年前的文章指出:公司與監管記錄顯示,現年90歲的總理母親楊志雲不僅不再貧窮,而且絕對富裕——至少在紙面上。記錄顯示,僅她名下一項對中國一家大型金融企業的投資就曾在5年前價值1.2億美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

同樣與溫家寶最新在給母親的信中有關:「我從小就知道生活的艱辛,儉樸的生活習慣貫穿一生」的表述不同,《紐約時報》曾在上述調查報導中指出:溫家寶擔任領導職務期間,他的很多親屬變得極為富有。其中包括溫家寶的兒子、女兒、弟弟及妻弟。對公司與監管記錄的調查顯示,在總理的親屬中,有些人的生意風格十分強勢,他們掌控了價值不低於27億美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仔細尋找中國境內的網路讯息平台,會發現還是有包括「中國基建資訊」在內的網路平台轉載報導了溫家寶的這篇追憶母親的文章。但有關其從政感言的內容幾乎沒有體現。相關文章多聚焦溫家寶在文中提及的母親2009年2月因其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被「扔鞋」,擔心兒子受到刺激,而突患腦血管栓塞,從此視力減退、說話困難、行走不便的講述。但截至4月19日發稿,在包括新華社、中新網在內的中國官媒上,無法看到與這篇溫家寶追憶母親文章有關的任何訊息。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