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時機不利,蔣彥永的動議難以奏效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11日

兩天來,不少德國報紙都刊登了北京軍醫蔣彥永要求重新評估1989年民主運動的報導。法蘭克福匯報摘要發表了蔣彥永致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信中蔣彥永描寫了他在「六四」事件發生當晚在醫院的見聞和心情。同一天,該報還在頭版發表文章說:

「六四」陰影揮之不去,香港市民每年「六四」舉行燭光紀念圖片來源: AP

「蔣彥永在信中抱怨說,死者家屬多年來要求政府承當責任,卻得不到答覆。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黨必須自己改正錯誤,他堅信,公正地評價『六四』絕不會帶來混亂,而壓制一切的穩定只能導致更大的不穩定。

黨的領導宣稱天安門這一章節已經結束,不想再次打開,這正是當時曾直接參與事件的老一代領導人的願望。雖然不少黨的幹部在私下談話時都承認,當時政府的做法是錯誤的,儘管許多當年參加抗爭行動的人士今天已進入高級領導崗位,但黨的領導仍然不允許公開討論這個題目。

蔣彥永針對天安門事件提出的要求看來不會帶來影響深遠的後果。中國公眾看不到這封信,廣大的公眾社會中,幾乎沒有人願意去觸及『六四』這個棘手的題材。但是,蔣彥永的信表明,至少那些有過親身經歷的人全然沒有忘記這一事件,黨的領導和新總理溫家寶也難以擺脫這一事件的糾纏。」

柏林日報和商報都報導了蔣彥永致函中共中央一事。柏林日報說,從蔣彥永的信可以看出,一些黨的元老對當時鎮壓學生的做法表示了疑慮。如陳雲和當時的國家主席楊尚昆對動用軍隊就有不同的看法。商報也認為,蔣彥永的信不會產生重大的效果:

「在天安門大屠殺15周年前三個月,以蔣彥永的身份,他的這封信本來應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畢竟去年的『非典』事件使這位72歲的醫生成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現在的時機不利。台灣即將進行總統選舉,其結局有可能把中國和台灣島推入軍事對抗。另外北京正在壓制民主的呼聲,這次民主呼聲來自香港。一些被1989年事件沖上最高層的黨的領導人現在仍然掌握著權力。還有,許多中國人更多地忙於經濟,不關心民主。一名1989年的活躍人物、現在是功成名就的商人說:『如果當年的民主運動勝利的話,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國是否會更好。」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