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31009 Mauerfall Buchmesse

2009年10月26日

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提到字母"M"打頭的單詞,他們往往就會想到"Mauer"-"牆、牆壁"這個詞。而偏偏又是這個詞已經讓不少人聽得耳朵生繭。很多德國人說,20年前倒塌的柏林牆到了今天已經沒有什麼更多可談的內容。談論來談論去,無非是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但是這個話題真的已經被人談盡了嗎?

紀念柏林牆倒塌20年:藝術家在布蘭登堡門前搭起象徵柏林牆的巨大多米諾骨牌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在展出出版業無數新鮮的出版成就的法蘭克福書展上,漢斯‧迪特‧徐特回想起過去心裡卻會湧起一種複雜的感情。"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恐懼同時也是感到羞愧的感覺。今天如果我讀起自己曾經寫過的一些文字,我真希望這不是我寫的。有一些東西現在我重新讀起來不禁會搖頭說:'你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東西?'"

漢斯‧迪特‧徐特曾經在民主德國時期當過記者。事業最輝煌的時候甚至曾經擔任過民德知名報紙《青年世界》的主編。《青年世界》在當時是培養教育社會主義青年的重要媒體武器。那時候,徐特是領導幹部,他直接和民主德國的執政黨-統一社會黨的委員會有著聯繫。

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徐特的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可是他說:"這並沒有給我的心理產生什麼負面影響。我很高興,我又成了一個記者。我當然認真思考了自己的過去,但我從來沒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或者過去的生活有什麼值得懷念的。"

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作《幸福地一落千丈》,在書中他描寫了自己現實的感受和心理狀態。在書中他沒有刻意掩護自己。這本書描述了民主德國時期新聞、權力以及社會壓力各種因素相互糾結纏繞的現象。

有關"柏林牆倒塌"的內容在法蘭克福書展上還是可以找得到。無論從作者還是從出版社,都看不到對這個題目已經厭倦的痕跡。德國前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德國當代知名作家英戈‧舒爾策和達涅拉‧達恩,以及眾多的藝術家、曾經的人權人士都在柏林牆倒塌20周年紀念之際揮筆為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書寫文字。

出版人克里斯托夫‧林克斯表示,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可以從舊的話題裡找出新的視點。當所有人都還在描寫,柏林牆是如何向著西方被打開缺口的時候,林克斯做的卻是:"我們嘗試著把視角投向另一個方向。目前我們剛剛推出了兩本新書,書裡介紹了從西部到東部去的兩個人。一個是西德人,她翻越柏林牆跑到東德去了。另一個本來是東德人,在來到西德之後出於一些個人原因又回到了東德。回去之後他所面臨的是長達數周甚至是數月長的審訊和監控。"

德國貝克出版社的總編費爾克也表示,新一代歷史學家通過新的敘述口吻和新的觀察視角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柏林牆倒塌這一題目的興趣。他說:"我相信,差不多所有的作家在兩德統一20周年紀念的今天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這就是我們能夠從歷史的經驗中獲得什麼樣的教訓。"

出版人林克斯也強調說,今年的書展過後還是有很多題目值得一做,"我們目前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關於民主德國統治歷史以及民德國家安全組織體系等方面的書籍材料,但是很少能看到有關民主德國時期人們的文化生活,社會關係,還有比如當時怎樣保持社會凝聚力這些方面的書籍。"

漢斯‧徐特把自己的經歷做了一番總結,不過他也很清楚,這樣的書很少有讀者感興趣。對於民德時期的受害者,徐特自我批判式的敘述來得太晚了,而對於那些篤信民德的人來說,徐特無非是個變節者。

"我很擔心這本書在兩種讀者圈子裡都找不到共鳴,最終只會孤獨地被遺忘。"

不過,徐特說,他並不在乎這些。

作者:Cornelia Rabitz / 洪沙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