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先在德國落戶的亞洲移民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3日

由於政治動蕩或者自然災禍,世界上不乏背井離鄉、逃亡異國的難民。今天的德國在處理這種問題上要比25年前理性老練得多。

「船民」多半是越南華裔圖片來源: dpa

1978年12月3日,當第一批越南「船民」漂洋過海,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漢諾威有了歸宿的時候,德國媒體將他們視為是不堪社會主義獨裁統治的逃亡者。這一批來自遙遠的東方、駕著小船漂過狂風巨浪、卻又四處遭受排斥歧視的探險者,在當時的德國掀起了人道主義救援的浪潮。

回顧25年前的歷史場景,越南船民所乘坐的「海虹號」在停泊初始被警察嚴格監視,不經許可沒人能夠隨意靠近這艘滿載難民的船隻。上千位「船民」擁塞在甲板的船舷邊沿,遠眺可望而不可及的陌生陸地。隨後,被抽簽定鐸的644名幸運者順利地離開了「海虹號」,成為被德國收容的第一批亞洲難民。雖然他們之中沒人會講德語,但是這片陌生的國度仍然被趨之若鶩。來德國安家的這批越南船民分208戶人家,以婦孺及老人為多見,因為壯年男子往往把生路留給了他們的妻小和長輩。

一位德國記者登上了「海虹號」。這艘原本承載有2500位越南「船民」的油輪已經歷盡滄桑,在海上誤闖誤撞地漂泊了兩個月。據說,「海虹號」船長原本的目標是東南亞一帶的海岸,那裡已經先期雲集了6萬名本國同胞。

在西方媒體看來,之所以有那樣多的越南難民集體出逃,與社會主義在越南戰爭中的勝利密不可分。意識形態的分裂使得一百多萬民眾流離失所,而他們之中有70%的人屬於越南華裔。因為越南原有的私有經濟主要掌控在華僑手裡,而這些小商品經濟的業主成為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犧牲品。許多華僑流亡到中國南部,另一部分人猶疑不定,乘船漂流似乎成為活命的唯一途徑。

馬來西亞和泰國當局拒絕接收這些流亡的「船民」,把他們重新打發到海面上,致使成千上萬的人被大海無情地吞噬。「海虹號」困苦不堪的船民相片被媒體曝光後,引起很多西方國家的同情和關注,當時的聯邦德國表示,願意幫助安頓這些越南難民。

1978年12月3日,第一批難民在漢諾威機場入境,德國下薩克森州的州長對難民安置工作投入了很多關懷。他說:「我們知道他們的辛酸困頓,我們能夠感覺到他們的心情。他們來到了一個和平自由的國家,沒有壓迫、沒有災難。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不需顛沛流離就可以在這裡生活。他們不再需要擔心無處為家,不再需要擔心忍飢挨餓。他們需要的只是開始新生活的勇氣。」

1978年以及隨後的幾年間,德國一共接收了3萬5千名來自東南亞地區的難民。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那批外國移民無疑是最被社會接納融入的團體。當然,這種結果顯然要優於當年的預料。

船民開創了德國地區非歐洲移民的先河,他們之中曾有不少人對未來前景充滿疑慮,懷疑自己適應新社會環境的能力。但是年幼的孩子首先習慣了這裡的語言,雖然個別發音還不夠字正腔圓。

當年,德國基督民主黨(CDU)議員Gerhard.Reddemann曾經主張由歐美聯合出面,在亞洲人煙稀薄的地區租賃一塊地皮,安置這些越南流民。但是,德國民眾卻自發向難民伸出友愛的雙手。越南兒童在德國家庭裡歡度聖誕的圖片打動過無數人的心;科隆的兩家公司還出錢資助了一千名貧困的越南移民;許多德國大城市的居民都主動表示願意讓難民住進他們的家裡。二十多年前,這個社會真得充滿了溫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