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好在上海建立一個文化特區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2003年8月11日

法蘭克福匯報介紹了上海出版經紀商葉覺林的工作:他帶著先鋒派作家的文稿,穿梭於出版社之間,尋找書號和出版的機會。「上海寶貝」作者衛慧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就是這樣經過奔波才得以出版的。談到上海出版業的問題和前景時,文章引用葉覺林的話寫道:

上海早不是冒險家的樂園了圖片來源: AP

「上海有43家出版社,看起來生意興隆,實際上多年來沒有出過一本使人感興趣的書,更不用說暢銷書了。新一代文學家在上海沒有機遇,他們通常在別的地方被人發現,然後回到早已不是冒險家樂園的上海來,參加冒險。在吹吹打打慶祝黨的生日或建軍節時,卻總是出版那些沒有人買的宣傳書籍。如果不是國家按計劃經濟全盤接收的話,許多出版社早就破產了。

葉覺林認為,這種可悲狀況的原因是出版社謹慎從事,過分注意政治上正確,不敢涉足可能有問題的陌生領域。他要求實行更多的市場經濟。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很矛盾,難道上海在經濟上不是全國的榜樣嗎?但是正因為上海是榜樣,黨才如此嚴格地控制這個城市,沒有北京點頭,上海什麼都不能做。

不過,葉覺林是一個富有幽默感的人。為了把上海和上海的文化從意識形態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他按照鄧小平的改革精神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在上海建立一個文化特區,讓一兩個出版社自己制定出版計劃。無論這幾只鳥如何蹦跳,它們總還在籠子裡。」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