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有鐵一般的紀律才能為國爭光"

2014年8月15日

8月16日到28日,2014年夏季青奧會在南京舉行。這是繼6年前北京舉辦奧運會後中國承辦的又一大型奧運賽事。觀察家再次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培養運動員的"獨特"方式。

China Shaolin Schüler Performance 09.08.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對頂尖運動員的培養還是和前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從"娃娃抓起",把兒童送進專門的體育寄宿學校。對孩子們來說,那裡意味著:"鐵"的紀律和艱苦的生活。幾年來,這種嚴格的集中式的系統培養方式招致了不少批評,即使在中國國內也是如此。

這裡是北京什剎海體育學校。這幾個8到10歲的孩子已經在乒乓台前訓練了幾個小時。一個叫余正陽(音譯)的男孩兒對德廣聯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理想,"他說,自己以後想成為世界冠軍。

兩年來,這個來自山西的男孩在什剎海體校接受訓練。今天下午余正陽要接受兩個半小時的訓練,晚飯後還要再訓練1個半小時。

沿襲前蘇聯的運動員培養制度

在中國約2000所這樣的體育寄宿學校裡,當局一直沿襲了前蘇聯的運動員培養制度。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挑選出他們中優秀的苗子,然後進行集中訓練。當局常常承諾要進行改革,但變化甚微。什剎海體校負責人對中國這一體育制度進行辯護說:

"作為一個青少年運動員,他可能和同齡的孩子比,犧牲了一些娛樂時間,或者說他在受教育方面可能不夠系統和完整性,但是中國的這些體育運動學校為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作出了很多貢獻。"

"鐵一般的紀律",所有的訓練都是為了參加世界大賽,為祖國爭得榮譽。中國投入大量資金培養體育精英,但是如果運動員沒有獲得過國際大獎,那麼其運動生涯將意味著走都盡頭。

成功的背後圖片來源: AP

中國模式下的犧牲品?

例如潘園園(音譯)。她八歲的時候作為中國跳台跳水的未來之星被選入體育寄宿學校。她的童年時光就是在學校裡度過的。雖然她獲得過很多國內大賽的獎牌,但從未獲得過奧運獎牌。那些年她除了10米跳台,幾乎沒有時間接受正規學校的文化教育。目前,潘園園在一所大學的游泳館當教練。談起自己的運動生涯,她這樣說道:

"在專業隊這樣的體制下,你的文化課肯定是跟不上的。如果家庭條件好,將來你可能有機會出國學習,但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往往從專業隊退下來後就當老師了。"

類似潘園園經歷的運動員在中國還有很多。提到周六開幕的青奧會,潘園園表示,爭得獎牌不是參賽的唯一目的,她笑著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限制疫情地區運動員參賽項目

8月16日到28日舉行的南京青奧會,將有3800名15至18歲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少年運動員參與28項賽事的角逐。其中中國代表團將派出120名運動員,德國代表團也將派出80名運動小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青奧會開幕式。

此外,為防止埃博拉病毒的傳染隱患,國際奧委會與中方主辦機構已於周五宣佈,來自受到埃博拉病毒影響地區的非洲運動員不會參加其中對抗性項目和水上項目的比賽。

綜合報導:嚴嚴 來源:ard、德新社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