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亞向中國靠攏,抗衡歐盟與北美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1日

本星期一,在寮國萬象舉行的東協與中日韓「十加三」國際峰會期間,東協與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協議規定,簽約各國逐步取消關稅,2010年之前,形成世界最大的內部無關稅經濟區。最終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成立一個類似歐盟的東亞國家政治和經濟共同體。德語媒體普遍報導了這一消息。

南德意志報寫道:「觀察家們認為,中國簽訂這一協議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海岸領海,保障來自東南亞的原料供應。這樣,中國視為自己領土一部分的台灣就會繼續處於孤立境地。而東協各國認為,這是它們進軍中國繁榮市場的機遇。」

新蘇黎世報寫道:「外交官們評論說,東協與中國的協議加大了對韓國和日本的壓力,促使它們與東協制定相應的協議。東協正在與這兩個國家討論這方面的問題,1997年『東協加三』對話開始後進行的談判表明,這些國家懷有成立亞洲經濟區的雄心,這個經濟區將成為與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抗衡的力量。過去由於亞洲金融危機,有關計劃在一定的程度上破產了,但隨著新出現的經濟飛躍以及政治解凍,這些計劃現在受到更大的重視。」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最後寫道:「東協與中國的協議既是東亞地區加強經濟一體化的催化劑,也可以看作是實用政治互相接近的標記。此外,協議鞏固了日益增長的雙邊貨物交流。去年,雙邊貨物交流總額為780億美元,今年將上升到一千億美元以上。東協各國過去以複雜的心情看待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而現在的主導看法是,由於中國國內需求巨大、國際分工更為廣泛,應把中國視為不可忽視的經濟發動機。」

商報寫道:「峰會上,新一代的東南亞各國政府首腦對一體化的速度顯得越來越焦急。長期以來,泰國和新加坡要求邁出更快、更大膽的步伐,現在印度尼西亞的新總統尤多約諾以及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也加入了這部合唱。自1998年以來,作為東協領導國家的印度尼西亞已不再名副其實,蘇哈托政權內爆後出現的國內政治混亂使該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中國利用這一真空加強了自己的影響。

作為經濟夥伴,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今年,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將增長35%,達到一千億美元。到2005年,東協與中國的貿易額可能要超過東協與美國1200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國的影響日益增大,破壞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傳統作用,對此,許多東協成員國很擔心,它們擁抱印度,把印度看作戰略平衡力量。」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