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京夢斷北方四島

Martin Fritz
2021年1月3日

俄羅斯12月初在日本提出主權要求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中的一個島上部署反導彈武器,打破了日本對兩國簽署和平協定的夢想。德國之聲記者Martin Fritz就此從東京發來報導。

Kurils Russland Japan Demonstration Tokio
日本示威者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12月初,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部署了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反導系統。俄國防部紅星電視台報導稱,擇捉島 上的這組新導彈系統已可投入實戰。俄方的這一通報讓日本政府大吃一驚。東京方面隨即表示,俄方此舉不能令人接受。10月份時,莫斯科還只是說那是一次軍事演習框架內的部署。

這一軍事部署造成了將帶來廣泛影響的既成事實。俄羅斯由此把針對美國及其盟國日本的太平洋地區防衛線直接前移至日本領土和在那裡的美國軍事基地前。
所部署的S-300V4機動防禦系統可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可同時打擊24個目標,最遠射程400公里,最高射程37公里。

魅力攻勢泡湯

在擇捉島上的這一部署表明,俄羅斯要保有並在軍事上利用該島。由此,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與俄羅斯達成一致的希望終了。在7年時間裡,前首相安倍晉三曾不下20次同俄總統普丁談判,希望解決關於位於北海道以北的擇捉、齒舞、色丹和國後所謂北方四島的主權爭議。二戰末期,蘇聯佔領了這些島嶼。安倍首相的魅力攻勢曾讓西方夥伴們困惑。然而,他希望以北方四島爭議的解決為達成和平協定打開通道,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句號。

今年9月,他的後繼者菅義偉還強調,要完成談判。現在,日本從這一夢想中突然驚醒。在色丹女子大學任教的德國日本問題專家馬斯洛夫(Sebastian Maslow)對德國之聲表示,俄方的這一軍事部署意味著安倍對俄友好路線的失敗,領土爭議將重趨激烈,「兩國間再不可能很快達成和平協定」。

2015年,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就到訪過擇捉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Astakhov

不過,對日本人來說,新近的發展並非全然沒有先兆,因為,這樣的發展早有跡象。若干年來,在擇捉和國後島上駐紮了3500俄羅斯士兵。自2018年3月起,在擇捉島的民營機場停放有兩架Su35S戰機。此外,俄方還在該島部署了短程導彈、雷達站、無人機和炮兵部隊。據稱,也已計劃將主戰坦克T-72B3移防至擇捉島。2019年8月,時任總理梅德韋傑夫正式訪問該島,強調了對北方四島的永久主權聲索。

多年幻想

儘管如此,日本仍幻想取得突破。在2019年初的一次會晤中,安倍還和普丁達成一致,加速相關談判。作為其基礎的是1956年的兩國共同聲明。蘇聯在聲明中承諾,歸還最靠近日本北海道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並在談判和平協定時磋商另兩個島嶼歸屬事宜。很明顯,安倍暫時會滿足於兩個小島的歸還以及兩國共管另兩個島嶼。而在當時就有觀察家懷疑普丁會放棄俄羅斯領土。他們指出,此舉可能會被解讀成是虛弱的表現。

普丁和安倍2019年在莫斯科圖片來源: Reuters/A. Nemenov

然而,俄羅斯首先是從其朝向美國的太平洋一面的防禦戰略角度看待北方四島的。莫斯科要遠拒一再前探至俄羅斯沿海的美國軍艦於國門之外,因此,尤其是日美安全同盟關係最終成了在北方四島問題上達成一致的障礙。隨著2019年8月美國讓禁止中導協議期滿失效,俄羅斯在中期上也擔心美國早晚會在日部署中程導彈。 

俄羅斯突進權力真空地帶

因此,除在南千島群島上擴建軍事基地外,莫斯科還強化其太平洋艦隊,計劃至2027年添置70艘新戰艦。僅今年內,就有15艘戰艦入列。日本問題專家馬斯洛夫解釋說出,俄羅斯對於其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存在賦予更大重要性,在此,俄羅斯也利用了川普治下美國在該地區留下的權力真空。

日本政府現在擔心俄羅斯和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聯手。這一憂慮絕非空穴來風:10月底,普丁總統稱,與中國結成軍事聯盟「完全可能」。8年來,莫斯科和北京已在日本海、東中國海和黃海舉行聯合演習。2018年,來自中國的數百輛坦克、數千名士兵參加了二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在東西伯利亞舉行的最大軍事演習。2019年7月,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日本海空域,當時,韓國曾警告性射擊了數百發彈藥。

莫斯科的地緣戰略步驟將影響到日本國內有關本國導彈防禦系統的爭論。今年,還在安倍在職期間,日本曾做出不部署陸基神盾導彈防禦系統的決定,現在則計劃為其海軍購買導彈防禦武器。日本事務分析家馬斯洛夫認為,未來在與美國新總統拜登的有關日美聯盟的會談議程中,俄羅斯將列在比從前高得多的位置上。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