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專家解析南海爭端

2012年11月19日

中國與菲律賓以及其他部分東協國家在南中國海海域的主權爭端並不容易解決。德國東南亞問題專家威爾(Gerhard Will)認為,制定「行為準則」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Dr. Gerhard Will. Die Bildrechte liegen bei der SWP, der Abdruck bzw. die Online-Zweitveröffentlichung sind honorarfrei. Die Deutsche Welle kann das Foto bis auf Widerruf verwenden. Candida Splett, SWP 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Sicherheit
圖片來源: SWP

德國之聲:從今年7月份召開的上一次東協峰會結束後,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新的進展?

威爾:還是有一定進展的。上一次東協金邊會議徹底失敗,沒有達成聯合聲明。在這之後各方私下裡已經展開了多次會談。現在,東協國家已經就一份六點聲明達成一致,其中規劃了"行為準則"的雛形。我聽說,有關方面已經與中國官方展開談話。

這樣的"行為準則"能夠減少南中國海發生軍事對立的風險嗎?

不一定。這可能會是一種雙管齊下的過程。相關國家在制定類似"行為準則"的同時,在另一方面可能會明確的表示:我們不會放棄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並相應的加強軍備。

中國在東協峰會上不想談領土爭端問題圖片來源: Reuters

您怎麼看待中國在為領土爭端尋找外交解決方案時的態度?

中國領導層非常清楚,不能讓和東南亞鄰國的衝突進一步激化。為了繼續促進經濟發展,他們需要和東南亞鄰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所以,中國在其中的態度是分化的。一方面,他們想要維護領土主權,也許還包括南中國海海域已被發現和未被發現的礦產資源。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和鄰國保持友好關係。所以,中國有可能贊成這樣的"行為準則",而後者也不是什麼具有絕對約束力的法規,只是多種行為方式的羅列。

同時,中國的主張不會因此而消失,各方最多也只是有義務保持現狀。這樣的"行為準則"其實對於中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不會迫使其放棄在南中國海海域主權主張的核心內容。

對東協國家的外交政策來說,領土爭端具有怎樣的意義呢?

許多東協國家當然也會嘗試利用這種爭端去加強東協內部的凝聚力。反過來,中國也想盡辦法阻止相關的嘗試,不讓東協國家達成共識。我認為,這一爭端在東協內部還是佔據了核心位置的。因為,這其中最後還是涉及和中國的關係。而這是所有東協國家都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

專家:「領土爭端在東協內部佔據核心位置「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讓沿海各國共同開發南中國海海域的礦產資源是不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想法?

我不認為這是一種烏托邦的想法,我甚至認為,這是和平解決衝突的唯一途徑。中國總是放出消息說:"我們可以共同勘探,共同開發"。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項目讓這種說法真正變為現實。但是,如果參與各方都能夠理智的用經濟頭腦看待這個問題話,也許共同打理資源是解決這一衝突的唯一辦法。人們希望用劃分界限,建立經濟區等手段解決這一爭端的想法在我看來也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到時候誰將守衛這些分界線?只要人們劃界,就總是會產生衝突。

南中國海的主權爭端到底有多危險?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其中不僅僅牽扯到經濟利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還能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這其中當然還關係到各國政府的國家合法性,關係到他們必須在自己的國民面前證明他們是代表國家利益的。中國是如此,但越南和菲律賓也是如此。這是這場衝突在內政上的維度。除此以外,還有戰略上的維度,也就是中國和美國在南中國海的對抗。這也就使得這場衝突異常複雜,因為衝突各方之間在經濟以及內政上都相互關聯,此外還有世界大國在戰略上的利益。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的主要用武之地正是南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受訪者威爾是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東南亞問題專家

採訪:Hans Spross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