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DR,即東德)宣告成立。這是當時的第二個德國。四個月之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RG,即西德)已經成立。此時,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有四年。
德國的分裂緣於戰勝國的兩個陣營。一方是美國、法國和英國,另一方是蘇聯。他們攜手並肩打敗了法西斯德國,1945年贏得勝利之後又分道揚鑣。
西方盟國在西德建立了議會民主制度,而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卻將他的獨裁統治擴大到整個東歐。蘇聯-東歐陣營政治體制的普遍特徵是:計劃經濟,沒有法治,沒有新聞自由,沒有遷徙自由。
直到1989/1990年鐵幕倒塌之前,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東德等等國家的人民都被迫生活在這樣的體制之中。在意識形態上,他們自稱人民民主體制,但實際上是專政統治。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原因,東德在蘇東集團內扮演的角色非同尋常。放眼西望,即是自由的歐洲。更為特別的是,在它的領地之內,有一個自由的飛島--西柏林。柏林曾經是納粹首都,每個戰勝國都想瓜分一塊,於是就有了分屬於自由社會和專制社會的西柏林和東柏林。
柏林牆阻止了逃亡大潮
在分裂的柏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競爭結果形成鮮明對照。由於不能忍受東德的經濟落後和思想控制,1961年之前,在這個總共300多萬人口的城市裡,就有超過100萬人從東柏林逃到西柏林。1961年建立的柏林牆阻斷了這場大逃亡。
柏林牆讓東西德更加隔膜。但是,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Willy Brandt)對東德實施緩和政策,實現了1970年代兩國之間的友好外交。來自社民黨的布蘭特因為推動歐洲內部的和解努力獲得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 1973年,兩個德國均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
32年前的今天是德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1989年11月9日,當時的東德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錯誤宣佈東德民眾即刻起可自由出境,東德人民歡呼雀躍。東德政府原本只是想暫時取消公民出境限制。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ucco早在柏林牆開放前48小時,這個之前的死亡地帶就已不再令人感到恐懼。此刻,人們不僅在柏林牆兩側慶祝,還爬上了這道水泥牆。東西德人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9年5月2日,匈牙利士兵拆除了匈牙利和奧地利邊界上多處地方的鐵絲網。這是二戰結束後以意識形態劃分的東西歐之間第一次打開通道。Joachim Jauer當年作為電視記者來到現場。
圖片來源: AP1989年5月7日,東德人選舉了地方議會。受到操控的結果並不難預測:當權者再次獲得了98%的選票。但這第一次,反對派進行了反抗。第二天,示威者就走上萊比錫街頭抗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oland Holschneider1989年7月,戈爾巴喬夫在布達佩斯舉行的華沙條約組織會議上宣佈結束勃涅日列夫主義。蘇聯對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的干涉權就此失效,莫斯科的聯盟夥伴必須自己解決國內問題。一個禁區被打破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對成千上萬的東德人說,當年到匈牙利夏休成為他們一生的轉折點。從德勒斯登到烏瑟多姆,到處都在談論匈牙利與奧地利邊界鐵絲網被個別拆除。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和行李匆匆越過綠色地帶奔向自由。 Walburga von Habsburg Douglas回憶說,邊界士兵當時都裝做沒看見。
圖片來源: AP1989年夏天,西德在東歐的使館最受東德人歡迎。很快,這些使館就擠滿了東德人,衞生狀況出現了問題。在難民潮的高峰時期,有5000人逃到西德駐布拉格使館洛布科維茨宮,並在花園裡露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9年9月30日,當時的聯邦德國外長根舍在布拉格德國使館的陽台上宣佈,逗留在那裡的東德人可以馬上前往西方。根舍後來表示,這是他生命中最激動的時刻。這一刻是柏林牆倒塌前的一個高潮。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AP在東德成立40年後,東德人民鼓起了勇氣。萊比錫成為東德的抗議之城。反對派每周組織所謂的星期一大遊行,令東德當權者感到害怕。9月底,8000人走上街頭,到了10月中旬,遊行人數增加到7萬人。到了10月末,上街抗議昂納克政權的示威者高達30萬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0月初,德國駐布拉格大使館再次人滿為患,德國駐波蘭使館也不斷湧入希望出境的東德難民。最後,有6000多名東德人離開使館前往西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東德內部的土崩瓦解在建國40周年之際迅速加快。在抗議開始之際,各反對派運動還在呼籲改革,但10月份,抗議的目標已經更加遠大。那就是自由選舉、開放邊界以及走向富裕。昂納克仍然無動於衷,戈爾巴喬夫卻聽懂了時代的聲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前東德國家領導人、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政治生涯的最後時刻也全然沒有認清形勢,拒絕政治變革。10月18日,昂納克被迫辭職,埃貢‧克倫茨(Egon Krenz)接任總書記並試圖用推行改革的承諾挽救前東德,但沒有成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eter Kroh11月初,抗議運動蔓延到這個工農國家的首都。數十萬人參加反政府遊行並呼籲改革。他們的口號是:不要暴力!這次遊行是前東德40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遊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電視台實況直播了東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的遊行。這在當時是一個轟動的事件,暴露出埃貢‧克倫茨政府已經束手無策。反對派的訴求涉及到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他們呼籲旅行、新聞和集會自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rtti Kainulainen寥寥數語改變了世界:在一次講話中,疲憊不堪、準備不充分的前東德統一社會黨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 owski)語無倫次地宣佈立即取消東德居民的出境限制。在被追問時,他明確表示立即開放邊界。1989年11月9日19:03,路透社首次報導了這個歷史性的事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9年11月9日至10日是夢想成真的日子。在48小時內,數十萬東德人徒步、騎單車或者開著特拉比小汽車來到西柏林。查理檢查哨旁就像科隆狂歡節一般熱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老虎變成了綿羊-柏林牆倒塌四天後,東德和西德的電視觀眾都驚訝地看到,東德國家安全局斯塔西頭目、政治局強硬派埃裡希‧米爾克是怎樣向人民議會議員們懇求理解的。這是手上沾滿鮮血的頑固派可悲的最後演出。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ucco 戈爾巴喬夫加速了東德崩潰
儘管如此,東德的好命不長,經濟上陷入困境。歷史學家弗蘭克‧博斯(Frank Bösch)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經濟困難是東德獨裁政權垮台的主要原因之一。博斯是位於波茨坦的萊布尼茲當代歷史中心(ZZF)的主任。他舉例說,東德對西方國家欠下了大量債務。
博斯說,另一個原因是民眾的普遍不滿。"這表現為一種難以置信的逃離慾望。" 1985年,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執掌蘇聯政權。他被認為是政治改革家。很多東德人滿懷變革期待,但是當時的東德領導人昂納克(Erich Honecker)仍然冥頑不化。
東德人民不僅湧上街頭遊行示威表達憤怒,而且還"用腳投票",通過申請旅遊許可逃離東德。在兩年之內,旅遊文件申請數量翻倍,從53,000增長至105,000以上。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申請可望得到批准。
東德最後一次"國慶"
昂納克和他的國家安全部(俗稱史塔西,Stasi)再也無法阻止東德的崩潰。其他東歐國家,尤其是波蘭和匈牙利,抗議運動也如火如荼。歷史學家博什說,抗議之所以可能,是因為蘇聯不再派兵支持這些國家獨裁者的鎮壓行動。
1989年10月7日,共產黨政權舉行了最後一次"國慶":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40周年。一個月後的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牆內牆外歡歌笑語。儘管如此,那還不是東德的喪鐘。1990年10月3日,德國統一,共產黨東德成為歷史。
東德的歷史還將延續到2070年
"柏林牆和其他歷史標誌,影響力如此強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它們仍將在人們的記憶中歷歷在目。"博什指出,根據納粹主義遺害的消除經驗,共產黨東德的歷史篇章,要到70或者80年以後才會徹底終止。
回顧德國分裂之前的納粹主義時代,博什發現歷史的黑暗篇章直到現在才慢慢結束,因為"最後的證人已經辭世"。根據這個史實推算,德國人民要等到2070年才能走出東德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