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建築

東德已死 建築永存

Stefan Dege
2019年10月13日

說起東德的建築,西德人往往立刻聯想起千篇一律的社會主義火柴盒式建築Plattenbau。其實,東德四十年的歷史,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當代建築藝術遺產。

Berlin Fernsehturm
1986年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Schind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柏林理工大學的社會學家卡登(Ben Kaden)的眼中,東柏林市中心馬克思大街周邊的建築群,就是東歐陣營現代主義的集中展示。從未來主義的國際電影院(Kino International),到國際風格的教師之家,再到亞歷山大廣場上高聳入雲的電視塔:如果一磚一瓦、一柱一梁都能說話,它們一定能夠訴說許許多多有關戰後重建、與階級敵人的建築設計競賽、為勞動人民謀幸福的故事。柏林牆已經在30年前倒了,但是這些建築,裹挾了那個時代的語匯,依然在如今這個時代發聲。

在最新出版的《民主德國的建築藝術》這本畫冊中,建築藝術評論家耶格(Frank Peter Jäger)指出,東德時期的建築,讓民眾以及政治決策者都兩極分化,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十幾年前拆除的"共和國宮",這裡如今正在重建普魯士時期的"城市宮殿"。

現已拆除的共和國宮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

卡登認為,德國聯邦議會當時決定拆除"共和國宮"的做法"極其缺乏政治敏感,在經濟上也不合理"。該決定"並沒有讓城市空間向前發展,反而試圖退回到東德之前的時代。"卡登指出,這種做法無異於一種挑釁,會喚起東部民眾的負面記憶:自己的生活空間要讓別人來做主。在東德時代,替民做主的是黨中央,統一後的今天則是政客和資本家。"所以,有些民眾就將當今時代比作新的東德,當然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建築評論家耶格則認為,專制政權的遺產,也可以是美麗而值得留存的,"建築藝術並不一定遵循政治審美。"東德時期的現實社會有著很多個層面,東德時期的建築也同樣地豐富多彩。"建築師個人的動機、個人的自由程度,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東德時期的建築藝術,不能簡單化地以偏概全。

柏林國際電影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T. Robbin

五個時期

如果非要給東德的建築進行分類,則大概能分為5種不同時期的風格。1946年到1950年間,蘇聯佔領軍當局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重建。比如,盧森堡廣場上被戰火摧毀的人民劇院(Volksbühne),就是在這個時期基本按原樣重建。

1951年到1957年,東德建築藝術迎來了"民族建築傳統"時期。東德全境都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築,夾雜了蘇聯式風格、新巴洛克以及新古典主義風格。柏林的史達林大街(即今天的馬克思大街)一期工程、萊比錫的羅斯廣場、德勒斯登的老集市,都有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卡登指出,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宮殿建築",在造型上有意識地偏保守,"這是要與現代主義決裂"。

chi1108 Kultur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1957年後,蘇聯對史達林時期的反思,也影響到了東德。東德的建築也重新與現代主義的國際潮流接軌,並且形成了自己的"東歐現代主義風格"(Ostmoderne)。包括柏林電視塔在內的馬克思大街二期工程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而到了70年代早期,這一潮流進一步得到了加強,混凝土預製件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連綿一整個街區的風格統一的建築群接連落成。直到今天,它們依然是許多德國東部城市的門面。

東德晚期的工業化建築風格臻於完善。同時,黨的高層也重新認識到了歷史建築的價值。於是,許多工業化的火柴盒建築,又被貼上了充滿歷史氣息的外牆裝飾。在柏林的御林廣場、腓特烈皇宮劇院,都能看到這種改建的痕跡。

Plattenbau不受歡迎,是在兩德統一後才發生的事情。萊比錫的一片此類建築2013年拆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社會主義的理想

至於常被當作東德建築特徵的火柴盒式建築Plattenbau,其原意指的是大規模利用樓板、牆體預製件而快速搭建的組合式建築。這種建築在東德大為流行,也相當受歡迎。即便是在同時期的西德,不少社會福利住房也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社會學家卡登指出,對這種建築風格的嘲諷,是在兩德統一後才出現的。"但是,西德人沒有意識到,這是東德相當常見的建築風格,絕大多數民眾都住在這樣的房子裡。"

作為國家的東德,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它的建築,依然在傳達著那個時代的政治訊號。卡登說:"東德要向外界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而且,住房問題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因此,工業化的住房就是東德的唯一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建造大量房屋。"

社會主義的勝利,應該體現在工人階級生活的宮殿裡。卡登指出,馬克思大街就是這種建築理想的樣板工程,是執政黨對未來的承諾。然而,伴隨著東德的倒台,這種理想也不再有實現的機會。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