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林毅夫柏林狂挺中國龍

責任編輯:平心2008年2月26日

首次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的中國人林毅夫教授,這些天在西方也成了一個大名人。日前,他在柏林的報告裡,對中國經濟表示了充分的信心。他也指出中國經濟的一些問題。但顯然以自豪為主調。德國之聲柏林記者發來如下報導。

中國出了個經濟大名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將來也將如此。新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對此堅信不疑。這位中國經濟學家給中國政府當顧問,被視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林毅夫認為,奧運後,中國的經濟增長也不會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弱下去。

奧運會還只是一切的開端

林教授在柏林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報告上,林毅夫全然以中國人的口氣講話:「就跟許多過去主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一樣,我們在奧運前也經歷了一次經濟繁榮。我們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從2003年來保持在10%,而且有上升的趨勢。」他說,奧運會後,中國將擔任其它國家大活動的主辦者,而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的投資。其中包括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

但他說,中國還始終是個發展中國家。因此,長期看,對投資的需求是巨大的。。今年就將開始北京到上海之間的高速鐵路建設,北京的地鐵將大規模擴大,至2015年,北京地鐵總長度將達到560公里,「那將是世界上最現代的地鐵網。」同時,在中國30個其它城市,目前也正在興建地鐵。

更高的收入帶來更大的消費

林教授說,中國不光投資,中國也消費。在過去5年裡,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每年增長了10%,「我們處在城市化的進程裡,這將導致消費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準。」他說,中國當前正處在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向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階段。但是,他說,現在,城鄉之間、貧富之間的鴻溝還太深,「但自從告別計劃經濟以來,我們取得了很大進步。」

「直到1978年,我們還是一個平等的社會。所有人都以微薄的收入為滿足,」林教授說,「為了告別計劃經濟,引入了一個政策,這個政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而鼓勵人民艱苦工作。而這個政策成功了。」

伴隨繁榮而來的問題

林教授承認,中國的快速增長也帶來問題。比如2006年中國要對全球能源消耗的12%負責,15%的飲用水消耗,全世界鋼產量的三分之一,全球可供水泥的一半以上。於是世界面臨這麼一個問題: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中國這樣的增長。

此外,中國還面對巨大的內部問題,比如社會差異和與此相聯繫的社會緊張狀態,還有迅速老化的社會。但,這位中國經濟學家說,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控制的,「因為中國政府得到了充分的訊息,並相當實際,人民努力而勤奮。」(Bettina Marx)

附錄:不同觀點

對林毅夫近來到處表現的樂觀,中國民眾並非一味的欣喜。比如,鳳凰網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林行長報喜不報憂,不是太好,標題叫「林毅夫的樂觀正是中國民眾的悲觀」。文中說:「當上了副行長的林毅夫卻給公眾留下一種怪怪的印象,他說出的很多話分明在表示,中國已經很富裕,不需要世界財富了。「」作為中國的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應該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可老百姓硬是興奮不起來。何故?先不說薪水沒漲而物價大漲,不知是不是經濟出了問題;也不說股市不想跌卻跌的天昏地暗,而房價想要大跌卻不見什麼動靜……」

以上不同觀點,僅供參考。大家也可以討論一下。還有兩點順便提一下:林毅夫對角色的轉換似乎還沒有完全適應。還沒有以世行高級管理人員的身份來講話。還有,中國剛發生那麼大的雪災,林行長好像並沒有說一下雪災對今年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