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中國留學生導演「果果的秋天」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0日

柏林電影學院導演系的中國留學生唐丹,和德國同學馬克斯•彭策以及攝影老師羅倫斯•哈爾曼一起,在中國完成了她的處女作-果果的秋天。

中國女孩圖片來源: AP

果果的秋天講述了一個童星果果因為母親和自己缺乏溝通,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在一個人經歷了社會的風風雨雨之後,她終於回到親人的懷抱。

針對中國國內未成年人教育的種種問題,製片人井永錄先生認為現今的家長們都望子成龍,不惜重金培養小孩,卻恰恰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以至近年來孩子離家出走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這個問題能得到社會足夠的重視,他們決定把果果的故事搬上銀幕。

在拍攝手法方面,攝制組作了個大膽的嘗試——聘請在德國留學的導演系學生唐丹和兩位德國攝影師。井永錄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通過他們用歐洲的觀念和手法來敘述中國發生的事情,也許兩國文化相互碰撞下能擦出火花。

這個大膽的嘗試剛開始就受到一系列的挑戰,語言不通讓德國攝影師和中國的攝制組感到十分頭疼。馬克斯說:「中國人和德國人不僅在語言方面,就連身體語言都存在差異。」沒有辦法,兩位德國攝影師只能慢慢地學一些中文詞,而中國的攝影組也慢慢學些英語詞,力求可以在工作上溝通。當馬克斯學會了用中文數數之後,就通過數字來給燈光命名,溝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雙方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容易了。「到了最後,我們的默契已經到了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簡單的一個詞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馬克斯自豪地說。

與兩位德國人合作,導演唐丹開始還擔心他們覺得中國拍攝劇組不夠專業,結果表明,她的擔心是多餘的。倒是兩個德國人對中國人在艱苦的攝影條件下表現出的適應能力十分佩服。中國人在攝影條件不夠好和機器設備達不到的條件下,想出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自己搭高角架,做簡單的用具等。這些在兩位德國人看來非買不可的用具,中國人僅靠一雙靈巧的手完成了,這不僅讓她大開了眼界,也讓兩個德國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拍攝過程中艱苦的生活條件,是對馬克斯和羅倫斯另一個巨大的考驗。攝制組拍外景時住在了當地的老百姓家裡,而農村裡並非家家戶戶都有像樣的廁所。於是,上廁所這樣的小事也讓兩個愛乾淨的德國人傷透了腦筋。「結果馬克斯和阿羅兩個人鼓起勇氣,最後還是去了豬圈(上廁所),後來他們感覺還挺好的。」唐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如今電影拍攝已經完滿結束並在剪輯中。製片井永錄說,整個拍攝非常令人滿意,沒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儘管在觀念和藝術,還有工作手法上,中國和德國人存在著分歧,然而到最後還是達成了共識。雙方的經驗差異不但沒有成為拍攝的絆腳石,相反地,經過雙方的切磋和試驗,拍攝的效果變得更好更完美。(潘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