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08 Wohnungsbau Berliner Siedlungen
2008年9月14日"花園城"-法爾肯貝格,是一個氣氛和諧安逸,擁有繽紛色彩的住宅區。當地居民拉索卡特說:我是1945年在這裡出生的,我父母從沒離開過這裡。最早搬到這兒來的是我祖母。這裡真是太好了,到處都是綠地。住宅區是1913年建成的。那個時候,每戶人家就都有自己的浴室和廁所了,可說是非常先進。
特坐在後院的露天平台,觀賞花木扶疏的花園。他表示,在這裡出生的人,直到老死,永遠都不會離開它。
一般人把這個花花綠綠的文物保護區稱作"調色盤住宅區"。它是建築師布魯諾. 陶特於1913到1916年之間建造的:總共128幢住房,每幢房屋的顏色都不相同,紅、黃、藍、白,甚至連黑色都有。
市人口的急劇增長,私人經濟界於19世紀中期,大舉興建出租住房。由於房屋投機商只能收取低廉房租,於是他們在建造房屋時嘗試偷工減料以牟求利潤。這批住房只有小部分安裝了衛浴設備,大部分出租公寓都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設於樓道上的廁所。柏林文物保護局公關部門負責人伍爾夫女士指出,那時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經常一同擠在兩到三間陰暗、潮濕的住房裡。
19和20世紀交接之際才稍有改善的跡象。直到一次大戰結束後,政治重新起步,魏瑪共和國制定新法,將住房建築定為公共任務,保證所有德國居民能獲得一幢健康住房,並致力落實這項具理想性的社會福利政策:政府通過建築改革法案,組織"公益性房屋建築協會",並將新潮藝術建築廣泛應用於社會福利公共住宅的建設。
建設福公共住宅的目的,並不僅是提供人們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房舍,而是每一住宅區都有一套完整的計劃藍圖,連花園建築設計師也首次加入了建設工程。此外,如短程交通連接、民生供應系統、學校及醫療設施等,都做出了周詳計劃。
1924到1931年之間,柏林新住宅區建成了14多萬戶住房,其中6個住宅區,前不久被聯合國收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柏林紀念文物保護局"主管公關事務的伍爾芙女士表示:法爾肯貝格"花園城",是住宅區內最古老的社區,其設計靈感來自英國的花園建築藝術。從6個住宅區的建築過程來看,就能發現其逐步走向"大城市"格局的發展過程:這就是說,房屋越來越密集,最終形成城中心區的住宅形式,但仍然保持了綠化、開放式和人性化,而這也就是它的特色。
柏林的保護紀念文物單位於10年前就注意到這個住宅區的重要性,並將其東部和西部列入保護名單,致力維持其原始面貌。在屋主、市住房建築協會及合作社的合作下,於90年代初展開對住房及綠色環境的專業化整修工程。"花園城"房屋的屋頂及水電管道全部翻新,住房外牆按照原始色彩重新粉刷,連涼亭、花架和籬笆都忠於原形地進行了重建。居民拉索卡特說:「如果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改建、翻修,住宅區的原貌就不復存在了。」
在超過300多戶新房主當中,已有一些人不遵循保護紀念文物規章的原則,破壞了住宅區的整體形象:灌木矮牆被鏟除,草坪綠地建成停車場或菜園等。城區保護紀念文物的主管機關對此似乎束手無策。在住宅區已居住了11年的卡特琳表示:「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社區組成一個名叫"住宅區之友及支持者"的協會,爭取新住戶支持保護社區原貌的工作。大部分新屋主在改變房屋外觀時,並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因為不瞭解情況。所以我們試著通過社團組織,向他們提供必要訊息,爭取他們對這個問題的關心。 」
柏林紀念文物保護局的伍爾芙指出:「從前人們認為,住在這片住宅區的都是些市井小民,所以不值得重視。但從事保護紀念文物的工作者都知道,每項重建任務都是極有價值的。20世紀尋求如何解決市區中心大量人口居住問題的方案,至今仍具有時效性。」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