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網路小資最愛去處

2013年4月27日

St.Oberholz是柏林網路一代小資們最喜歡光顧的咖啡館,一個被筆記型電腦和時尚物件佔領的地方。它的靈感來自一段百年前始於啤酒、舞蹈和小麵包的歷史。

Innanansicht Café St. Oberholz: Frauen am Laptop. Die abgebildeten Personen sind mit der Veröffentlichung auf www.dw.de einverstanden. Aufnahmedatum: 10.04.2013 Foto: Aya Bach Copyright: DW/A. Bach
Berlin Café St. Oberholz圖片來源: DW/A. Bach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第一次走進這家咖啡館的時候,只是想喝杯咖啡,卻立即又走了出去。不是因為口袋裡沒有錢,而是因為沒有帶筆記型電腦。當時只覺得,如果沒有進入虛擬世界的鑰匙,就無法邁進這就咖啡館。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咖啡館,或許會被那麼多筆記型電腦嚇到。但如果你走進來,就會被這裡的氣氛感染,會想點一杯飲料或小吃,最好還能用移動終端上會兒網。"咖啡館的老闆歐伯霍爾茨(Angsgar Oberholz)說。他剛寫了一本有關這家咖啡館歷史的書。

當我初次被這裡的筆記型電腦嚇退時,這家店開張還不久。這是我每天騎車上班路上一個並不精緻的地段的一家不起眼的店面。羅森塔爾廣場(Rosenthaler Platz)邊拐角位置的建築底層原先是一家快餐店,後來換成一家脫衣舞酒吧。不知什麼時候突然變成了一家與眾不同的咖啡館。外牆上畫著動物形象和幽默的句子。而聖歐伯霍爾茨(St.Oberholz)這個店名聽起來就像一個巴伐利亞鄉村酒館,完全不符合柏林中區時尚、都市的環境。

咖啡館還是網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創業一族和旅遊者

現在幾乎所有的旅遊手冊裡都提到這家咖啡館。店裡的客人幾乎人手一部蘋果筆記本,表情專注。許多人還帶著耳機。人們很少交談,偶爾聽到一兩句往往也不是德語。老闆說,"我每天大概30%到50%的時間在說英語。"因為許多客人來自美國風格十足的創業小公司,還有一些外國遊客。

2005年這家咖啡館開張時可不是這樣。歐伯霍爾茨在他的新書《這裡用還是帶走?》(Fuer hier oder zum Mitnehmen)裡回憶了白手起家的年代。那時,原屬於東柏林的中區(Mitte)雖然已經是潮流一族的聚集地,但羅森塔爾廣場一帶還遠不是高尚街區。咖啡館最早的客人中,不乏流浪漢和吸毒者,也有一些典型的東柏林人-他們雖然沒有蘋果機,卻有一副熱心腸。

有些客人會講述,東德時代這裡是一家國營飯館,更早是一家艾欣格(Aschinger)。對於真正的柏林人來說,艾欣格這個名字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文化現象。這家建立於1892年的連鎖啤飯店開創了餐飲業的新時代。不僅因為這裡的啤酒品種繁多,還有免費的配餐小麵包,更是因為它開發了一個全新的顧客群體--新興的雇員階層,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消費和社交的場所。

這給了歐伯霍爾茨靈感。他覺得在100年後的今天,為什麼不給自由職業者和媒體人提供一個他們自己的場所呢?

最新潮的店面卻有百年歷史圖片來源: by-nc-sa/teezeh

從百年傳承到虛擬空間

100年前這裡就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著名作家德布林(Alfred Döblin)是這裡的常客,他的經典作品《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就對艾欣格有過描述。因此歐伯霍爾茨更覺得應該不辜負這份歷史淵源。古老的店面經過多次改建,但保留了高大的空間、迴廊、寬大的木製樓梯和頂部尖尖的窗戶。

雖然咖啡館已開始就為客人提供免費上網和足夠的電源插頭,但老闆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會成為這裡吸引創業群落的特色。"即便是來自三藩市創業圈的人也吃驚地對我說,這是他們見到過的最不尋常的場面。"

這次我也坐在筆記型電腦前,卻依然感到尷尬,因為電腦牌子不對。這時我的一個熟人走進來,他雖然有蘋果機,打扮卻相當不酷。歐伯霍爾茨說,雖然"我坐在歐伯霍爾茨咖啡館手裡拿了一本書"這樣的話已經成為一種打趣的說法,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只有數字世界,"我們有一位常客,是一位美國作曲家,他不用電腦,而是在一張巨大的譜紙上手寫。"

作者:Aya Bach 編譯:葉宣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