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電影節的政治電影

2012年2月16日

柏林電影節上的政治電影展示了世界各地社會的變革和變遷,也對現實的挑戰和趨勢發表看法

"Indignados" von Regisseur Tony Gatlif
阿爾及利亞導演托尼‧加特裡夫(Tony Gatlif)執導的影片《憤怒者》(Indignados)圖片來源: Berlinal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隻運動鞋,又一隻運動鞋。然後是一隻藍色塑料拖鞋。一隻小船,水快漫到船舷。最後是一名婦女,正費力地跑上岸。這是一位年輕的女性,一位非洲人,她跑啊跑啊,她正在逃命。這位非法移民名叫貝蒂,是阿爾及利亞導演托尼‧加特裡夫(Tony Gatlif)執導的影片《憤怒者》(Indignados)的女主角。貝蒂嚮往更好的生活,現在她來到了歐洲,成為了許多不起眼的,被社會排除在外的許多非法移民中的一位,在鐵路旁或橋下的紙箱和帳篷裡度日。

"「所有人都有理由認為世界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必須做些什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1917年出生在柏林的抵抗運動家、外交官斯蒂凡•埃賽勒( Stéphane Hessel) 曾這樣說道。他撰寫的小冊子《憤怒吧》早就成為暢銷書。這本書激發了托尼‧加特裡夫拍攝這些紀錄片的靈感,並且激勵歐洲成百上千萬人走上街頭,抗議越來越多的不公平現象,抗議戰爭,抗議金融市場的強權。這也是《憤怒者》講述的主題。

《憤怒者》中的場景圖片來源: Berlinale

冒著生命危險拍攝

斯蒂凡‧埃賽勒說,我們需要的不是暴力,而是勇氣。埃及、突尼斯、利比亞和葉門的人們去年鼓起勇氣,反對專制政權並且推翻了貪婪的當權者。民眾本來是和平抗議,但當權者的回答卻是暴力。英國導演麥克阿裡斯特( Sean McAllister) 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到葉門首都薩那52名平民被殺的血案。他的紀錄片《無奈的起義》(The Reluctant Revolutionary)反映了這一恐怖事件如何促使該片主人公-一位有很多煩惱的導游和旅店店主走上關心政治之路。

阿拉伯世界的變革推動了電影的發展。年輕的電影導演們用自己勇敢的工作讓人們瞭解電視畫面以外的現實。生活在倫敦的導演漢娜‧阿布達拉(Hanan Abdalla)在片中介紹四位埃及婦女-一位有幾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一位單身店主、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寡婦和一位離了婚的老年婦女-如何充滿幽默和自信地生活。

紀錄片《無奈的起義》(The Reluctant Revolutionary)圖片來源: Berlinale

堅強的女性

開羅女記者赫巴‧阿菲菲(Heba Afify)深信,埃及人民會繼續革命,並獲得勝利。她說,所有人都關心國家的命運,但必須要有耐心。因為許多穆巴拉克的支持人仍然在位,腐敗問題依然嚴重。赫巴‧阿菲菲是伊斯坎德(Mai Iskander)導演的紀錄片《言語見證》(Words of Witnesss)的主人公。她的無畏和勇氣激勵了許多人,也在埃及變革中贏得了自己的地位。

在非洲的乍得,一家法國公司正在修一條穿越沙漠和乾旱荒原的道路。這裡住著遊牧部落,稀稀疏疏的村落裡,當地的居民和祖先一樣靠這塊貧瘠的土地為生。法國人安熱蘭( Clémence Angelin) 拜訪了在那裡工作的一個朋友。她用攝影機拍下了所見到的一切,和建築工人以及當地居民聊天,並把這些經歷製作成了講述沙漠裡的生活,逐漸形成的階級社會和現代化泛濫的一部精彩的電影。

法國人安熱蘭( Clémence Angelin) 拍攝的反映法國人在非洲乍得修路的紀錄片圖片來源: Berlinale

這部非同尋常的影片既讓人感到幸福,又讓人感到傷感。因為在這裡還沒有人知道現代化生活的代價,沒有人談論新的生活帶來的威脅。在柏林電影節期間可以看到反映生活各個側面的影片:孤獨,環境災害、人的迷失。有三部影片反映的是日本福島災難後人們的生活。那裡一切都改變了,沒有人再相信核能的好處。

反映日本福島災難的紀錄片圖片來源: Berlinale

作者:Silke Bartlick  編譯:樂然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