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對華政策一定務實

2013年11月29日

在東海局勢彷彿處於一觸即發的時候,德國對外關係研究所所長、中國問題專家桑特施耐德教授接受德意志電台採訪時說,時局雖然嚴峻,但不必擔心客機在東海上空被擊落。

Description English: A Chinese Su-27 Flanker fighter makes a fly by while 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Marine Gen. Peter Pace, visits with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ir Force at Anshan Airfield, China, March 24, 2007. Date 24 March 2007 Source image Image description on www.defense.gov Author Defense Dept. photo by U.S. Air Force Staff Sgt. D. Myles Cullen Licensing: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or file is a work of a U.S. Air Force Airman or employee, taken or made as part of that person's official duties. As a work of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the image or fil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中國向新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派戰機圖片來源: Gemeinfrei

德意志電台:目前在東海發生的衝突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做戲而已?抑或也會產生嚴重結果?

桑特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第一眼看上去像是在做戲,但也可能迅即產生嚴重結果,包括演變成軍事衝突。目前,雙方都使用一些像征性手段,高度炒作該事件,我們在其他國際性危機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情況,即首先擴大使用象徵性措施。但無論是誰,沒有一方可以確保不犯一點小小的錯誤,而錯誤造成誤解,誤解引發災難。更清楚一點地表述:目前的情況比從外界能觀察到的要嚴重得多。

桑特施耐德先生,您不願排除產生誤解、然後突然間有飛機被擊落的可能?

比如,過去幾年中日間發生過多次衝突事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漁船船長扮演的角色很重要。而飛行員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能引發災難。因此,雙方都有義務讓這一格局降溫,減少使用象徵手段。但目前情形好像不是這樣。

德國對外關係研究所所長桑特施耐德圖片來源: DGAP/dapd

我們駐東京的一名記者回憶道,約30年前,蘇聯曾擊落一架韓國客機。目前飛往日本或飛離日本的乘客需要為安全擔心嗎?

我想不需要。從美國一方有跡象顯示,所有私營航空公司接到指示遵守國際航空準則,並出於安全考慮通告對方。即便如此也不得不遺憾地說,偶然事件、意外事件、不幸事件很難排除。目前中國東海地帶的局勢如同箭在弦上。

中國有權建立這樣一個"防空識別區"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否定,就看站在怎樣的立場上。但最終都由各國自己決定怎樣回答。從中國的眼光看,答案是"有權建立",從日本的眼光看,答案是"不可以"。反過來,中國人說,日本也無權建立防空識別區。這些都是些"小伎倆",或許"小伎倆"這一概念顯的有些輕描淡寫。

您的回答呢?您既肯定也否定嗎?

這是國家行為。這不是一個法學上的權利問題,而是實力問題。中國目前相信不僅具備象徵性力量,同時也具備了做出這一舉動的實質能力。是否合法?這個問題最終要看是否有實力伸張這一權利。

換言之,在這一區域,國際法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實力?

在人們能夠利用國際法的時候,它才被使用,很遺憾,在世界其他地方也發生類似事件。但最終爭執的如果是國土或領土,這永遠是一個實力問題。

這裡涉及的領土是幾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但那裡地下蘊含豐富的礦藏。礦藏是真正爭執的焦點?中國希望得到這裡的海底寶藏?

這是一個原因。不能忘記的是,這裡漁業資源非常豐富,因此日本和中國都非常重視爭議地區。海底礦藏豐富是另一原因。而這些都伴隨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日本、在中國均是如此,而人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您提到日本方面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一點上,您怎樣評價日本的政策?

如果仔細觀察,新的衝突,新一輪衝突的開始是因日本走出了第一步:即右翼政治家試圖私人購買爭議島嶼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行動。假如日本沒有走出這一步,中日雙方可以停留在原來的地方。1972年達成的基本規則是擱置這一議題,正因如此中日得以建交。如果提出這一議題,那麼雙方都會陷入困境,因為雙方沒有可能達成共識。目前的這一局勢,很遺憾是日方以上行為所導致。

日本曾在30年代佔領中國,這是日本沉重的歷史包袱。目前雙方的關係非常糟糕嗎?

經濟關係一直不錯,但政治上、軍事上卻很糟。歐洲方面能夠給予一些啟發: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歐洲在戰後經歷了困難的雙邊關係時期後,實現了民族間的諒解。而東亞地區沒有經歷這一點。要說明的是,不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都沒有共同對戰爭經驗進行反省。他們沒有共同的教科書,沒有對戰爭事件的共同描述。要強調的是,中日兩國內都存在強大的民族主義,它們可以帶來極大危險。

日本的反華遊行(2012.09.22)圖片來源: Reuters

美國的表現是否偏向?它總是站在日本一邊。它是否更應該扮演斡旋角色?

不。美國只能這樣做。美國是日本的戰略盟友,說重一點是日本的保護國。目前,美國必須扮演這一角色。但另一方面,美國在國際政治語境中是中國的戰略夥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要同中國進行對話,而同時不放棄保護國的角色。人們希望,下周美國副總統拜登在中國的會晤正是對准了這一方向。

在伊朗問題上,美國表現出務實精神。在中國政策上,美國會怎樣表現?

美國的對華政策目前也一定是務實的。不能太過份誇大目前的局勢。中國畢竟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兩國相互間經濟利益巨大,美國希望合理構建其跨太平洋關係,當然,在美國國內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應將中國作為今後的軍事對手來看待。

採訪記者:Friedbert Meurer,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