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十年八次訪華的變遷

文山2015年10月29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2005年11月上任以來,迄今已經是第8次訪華。德國之聲為您盤點她過去7次訪華的經歷,以及德語媒體十年來對梅克爾評價的變遷。

Bundekanzlerin Angela Merkel Besuch China Tianj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第一次訪華:20065

在此之前的施羅德政府(1998年~2005年)被德國媒體認為是"不加批評地一味奉承中國"。而梅克爾則在會晤胡錦濤以及溫家寶時明確談及西藏問題、抨擊中國的勞教制度、強調網路自由開放的重要性,還旗幟鮮明地表示"人權不可分割"。儘管此次訪華有著龐大的經濟代表團隨行,但是梅克爾卻敢於討論在施羅德甚至柯爾時期(1982~1998)避談的德中分歧。此次訪問過後,《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紛紛對梅克爾表示讚揚,認為德國終於找到了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聲調:求實、友好、堅定、冷靜。

2006年5月圖片來源: AP

第二次訪華:20078

梅克爾此行基調依然和第一次相似。在經濟代表團隨行的同時,德國總理再次直率地談及人權問題,並且會晤了宗教界、維權人士等非官方的代表。梅克爾還談及了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時,中國尚未取代德國成為全球出口冠軍,暫時位列第二;但德國總理府已經在對外界表示,中國在多個工業領域成為了必須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此外,梅克爾還試圖說服中方更多地投入氣候保護,接受《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減排義務。德語媒體對此次訪華同樣持總體讚揚的態度,稱梅克爾"沒有把生意放在良知之前"。

2007年9月底,梅克爾和達賴喇嘛在柏林會晤,引發中方的強烈不滿圖片來源: AP

第三次訪華:200810

在此次訪問一年前,即2007年9月底,梅克爾和達賴喇嘛在柏林會晤,引發中方的強烈不滿,導致兩國關係一度降溫。而就在訪問之前幾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在這一背景下,梅克爾飛赴北京進行訪問,並參加第7屆亞歐峰會。梅克爾在峰會上指出,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正在崛起的亞洲國家對解決危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總理溫家寶則明確歡迎德國經濟界前往中國投資。除了經濟危機,梅克爾也依然提及了人權問題,並且會見了一些中國公民社會的代表。德語媒體則普遍認為,梅克爾此行重點談及全球金融危機,說明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2010年7月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第四次訪華:20107

2009年秋天,德國舉行聯邦議會大選,梅克爾所在的基民盟甩開了此前的執政夥伴社民黨,得以和自民黨聯合執政,梅克爾則繼續出任總理。此次訪問,除了和溫家寶討論經貿問題、就加強德中合作達成共識,梅克爾還前往中共中央黨校同學員進行了45分鐘的座談,共同討論不同政治制度的問題。在與溫家寶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梅克爾強調兩國在打擊假冒產品問題的分歧,並要求中國改善外企的投資環境。她還以人權狀況不如意為由,表示歐盟不會立即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而在次日於西安舉行的德中企業界代表座談會上,兩國商界人士互相指責對方設置市場壁壘;梅克爾則對這一座談的開放性討論表示贊賞。

第五次訪華:20122

在這次訪問前夕,歐元區正飽受希臘危機的困擾。也因此,眾多德語報刊認為,此行梅克爾的重點必然是經濟問題,力爭中國在歐元危機中能夠有所幫助。德國經濟界則希望梅克爾能夠敦促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保護公平競爭。人權組織則呼籲梅克爾切勿忽視中國的人權。梅克爾在中國社科院發表演講,要求中國平等對待前往投資的德國企業,並呼籲中國在國際金融、政治層面發揮更大作用。而中國總理溫家寶則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方對歐元區保持信心,但同時也說,解決歐債問題,歐方自身努力是基礎、也是關鍵。而原定和《南方周末》編輯的會面則被臨時取消,與維權律師莫少平的會晤也受到中國當局的阻撓。德語媒體在事後點評稱,中國當局在高規格禮遇梅克爾的同時,也無法掩蓋對於中國維權人士的緊張不安。

2012年8月圖片來源: dapd

第六次訪華:2012年8月

僅僅時隔半年,梅克爾再次訪華,率團參加德中政府間磋商會議。由於歐元區債務危機依然嚴峻,因此輿論認為人權問題並不是此次訪問的核心議題。雙方在會談中決定建立一個中德經濟咨詢委員會,並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處理太陽能電池傾銷等糾紛。中德兩國簽署了達成了總價值高達60多億美元的經濟合同。與早年間的訪問不同,梅克爾的此次訪問遭到了德國國內的一些批評。聯邦議會人權委員會主席柯尼希斯(Tom Koenigs)就說,梅克爾過於專注於經濟問題。德語媒體事後也點評稱,德中關係還從來沒有那麼好過,但德中之間只求"和諧"並非好事。德語媒體批評梅克爾的妥協與轉變,呼籲她切莫忽視中國人權問題。

2014年7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第七次訪華:2014年7月

梅克爾此行重點依然是德中經濟合作。而中國經濟此時已經出現了疲軟跡象,同樣也是兩國領導人在會談中所關心的。兩國經濟界再次簽署價值數十億歐元的經濟合同,法蘭克福還獲得了中國授權的8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額度,用以開展雙方貨幣直接交易。梅克爾同時也低調地指出,成功的經濟合作與人權對話、法治國家建設不可分割;李克強則回應說,願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開展人權對話,並許諾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繼續推動人權事業的發展。此次訪問期間,中德經濟咨詢委員會也在人民大會堂首次召開會議,並將建議書提交兩國總理。但這份建議書卻引發了不小爭議。德新社等媒體爆料稱,建議書草案中曾經批評德國媒體"對中國的人權、政治問題進行了不負責任的失實報導",但在正式文本中又被刪除。《南德意志報》事後刊發社論,強烈批評西方經濟界以及政界在同中國打交道時過於盲目天真,"跟著北京的宣傳鸚鵡學舌或者是聽從於北京的吩咐",並問道:"究竟什麼樣的政府能夠為了做生意而出賣自己的價值觀?"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