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當仁不讓 德各政黨部署陣地

2016年11月21日

基民盟籍的梅克爾宣佈再度競爭蟬聯政府最高職位,由此在事實上拉開了2017年德國大選帷幕。反對派欣然應戰。

Deutschland Angela Merkel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Macdougal

(德國之聲中文網)綠黨宣佈,要通過明年9月的大選實現"真正的政治變革",該黨主席彼德(Simone Peter)稱,將與梅克爾總理展開強有力競爭。她對德新社表示,綠黨將在2017年全力鬥爭,以結束梅克爾在歐洲的非理性節約政策、在氣候保護領域的災難性的無膽無識作為以及不斷增加的社會不公。

綠黨雙主席彼德和厄茨德米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Thissen

綠黨另一名共同主席厄茨德米爾(Cem Özdemir)在《萊茵郵報》上表示,他期待著與這位女總理進行"強硬的政治搏鬥",綠黨將在大選中說明,"有效的氣候保護和社會團結該是怎樣的"。

左翼黨稱,將在選戰中向選民表明,該黨才是能替代這位女總理的"真正選項",從而結束梅克爾的第4任總理夢想。左翼黨主席裡克興格爾(Bernd Riexinger)對德新社表示,左翼黨是唯一一個未沉淪於權力黑暗面的民主政黨。

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瓦根克奈西特(Sahra Wagenknecht)在德國電視一台上指控梅克爾的政策導致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坐大"。她強調,這一政策不能再得以延續4年。

"破產宣告"還是"最後一張王牌"?

德國另類選擇黨稱,梅克爾再度競選連任是"聯盟黨的又一次破產宣告"。該黨副主席高朗德(Alexander Gauland)指出,梅克爾總理"在其迄今的3屆總理任期內給德國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害"。

選項黨主席佩特裡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選項黨主席佩特裡(Frauke Petry)更是直言:梅克爾再度競選將讓選項黨獲益。因為正是梅克爾「造成了耗費數十億歐元巨資、而且及其危險的移民亂象」。佩特裡對德新社表示,雖然她作為德國公民對梅克爾爭取連任感到不悅,但她相信這對她自己的黨派是件好事。她說,最好社民黨推舉現任歐盟議會議長舒爾茨(Martin Schulz)作為總理候選人,這樣的話,舒爾茨和梅克爾這對「大聯合政府的黃金搭檔」最形象地象徵了「德國走向衰落」。

自民黨認為,梅克爾是"聯盟黨衣袖裡的最後一張王牌"。該黨主席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表示,梅克爾在世界舞台上有份量,但是否在德國國內也是這樣,有待觀察。

社民黨暖身跑

梅克爾目前的聯合執政夥伴社民黨已開始試用選戰聲調。該黨秘書長巴爾萊(Katarina Barley)表示,梅克爾連續當了11年總理,的確不再有後勁可言了。她指責說,這位女總理對德國人民真實的問題和憂慮沒有答案,她認為,隨著梅克爾再度競選連任,人們有理由要求修正政治路線。

社民黨總書記巴爾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v. Erichsen

社民黨副主席施泰格納(Ralf Stegner)對聯盟黨內有關難民政策的爭議表示關注。他在《每日鏡報》上指出,社民黨和基社盟在相關問題上的不合將影響選戰。他稱,社民黨雖不能低估梅克爾,"但有關這位聯盟黨政治家不可戰勝的神話已是明日黃花"。

社民黨目前還不急於就總理人選作出決定。據多家通訊社報導,該黨高層周一在柏林達成一致,將於明年1月底作出決定,由誰作為總理候選人挑戰梅克爾。社民黨主席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尚未表明他是否有意競選總理,原因之一是他的民意支持度始終不理想。如果他放棄競爭,歐盟議會議長舒爾茨已做好準備上陣。

基社盟態度謹慎

在基民盟內,梅克爾再度競選的宣佈自然獲得眾多支持。副主席之一的克羅克納(Julia Klöckner)讚揚梅克爾的理政風格,稱她不是"拿腦袋撞牆,而總是周全、小心"。不過姊妹黨聯盟基民盟/基社盟黨內經濟派則警告說,不能再選戰中忽視"內容",聯盟黨中小企業和經濟聯合會(MIT)主席林內曼(Carsten Linnemann)指出,"光確定了某人一馬當先是不夠的。"

基社盟主席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對基民盟主席再度競選總理僅淡淡表達了支持態度,他只是說,"現在,情況清楚了,她作出了決定,這是一件好事情。"他說,聯盟黨推舉這位共同的總理競選人,對此,不會有值得一提的質疑態度。

 

凝煉/謝菲(德新社、路透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