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梅克爾訪華,德中關係走出低谷?

馮海因2007年8月25日

梅克爾此次是第二次作為聯邦總理訪問中國。為了歡迎這位德國女總理,北京鋪開了紅地毯。德國紅黑聯合政府執政後,德中關係有所降溫。今年春季德國聯邦議院通過的一項反對中國勞改營的決議被視為影響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人是怎麼評價梅克爾的?德國之聲廣播部主任馮海因從北京發來報導。

面向記者笑開懷圖片來源: AP

對於中國人來說,德國並不陌生。這不僅因為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生活中不少中國人已經不由自主地被德國汽車、德國啤酒和德國足球所吸引。記者在北京東城一條街道上所做的調查雖然不具代表性,雖然街上的行人會將梅克爾的照片同希拉蕊‧克林頓或戴安娜相混淆,但是八位接受問詢的人中還是有兩人認出了德國總理。一位小賣部的店主說:「這不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嗎?女中強人!…… 我覺得她的前任對中國更為友好。」

冷靜清醒的安吉拉‧梅克爾給中國領導人的印象確實不如不拘一格、熱情豪放的施羅德。施羅德擔任聯邦總理時不顧歐盟夥伴及其聯合執政夥伴的反對,試圖向中國出售核工廠並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雖然這兩個決定最後都無法實施,但中國政府在失望之餘,對施羅德的友好態度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社科院德國問題研究專家顧俊禮教授也認為,中德關係在德國紅黑聯合政府執政期內有所降溫。就此他分析了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德國調整了外交政策,更為靠攏美國。其二是,梅克爾和她的領導班子可能並不太瞭解中國。他提出的第三個原因卻讓人有些吃驚。他說:「梅克爾來自前東德,她對前東德社會統一黨有印象,她覺得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有些像前東德。」

也許正是因為在前東德獨裁統治下的生活經驗,才促使梅克爾在第一次訪華時,有意接近了異議人士。而劉曉波等一些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的異議人士並沒有忘記這些。他說:「我看到,梅克爾政府在人權問題上與施羅德政府的態度完全不同,這也收到了效果。中國政府不僅要考慮國內的看法,也擔心國外的批評,因為它既想在公眾中樹立威望,又想推動外貿。」

德國總統克勒今年五月訪華是兩國關係改善的一個轉折點圖片來源: AP

為了迎接梅克爾,中國政府此番作出了十分友好的姿態。據顧俊禮說,德國總統克勒今年五月訪華是兩國關係改善的一個轉折點。梅克爾訪華前,不僅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消息,德國還將成為北京國際書展的主賓國。為了慶祝兩國建交35周年,德國還獲准在中國舉辦一個為期三年的名為「德中同行」的大型雙邊文化交流活動。從梅克爾的訪華行程可以看出,中國領導人將拿出很多時間來接待這位德國總理。而最終此次訪問是否成功,當然要看梅克爾能不能就氣候保護議題說服北京政府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