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梵高遇害周年:與穆斯林的隔閡在增長

2005年11月2日

2004年11月2日,荷蘭電影導演特歐.梵高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極端穆斯林青年殺害,引發荷蘭人的排外情緒。一年後的今天,儘管有各界的和解努力,荷蘭人與穆斯林之間的不信任感有增無減。

荷蘭人紀念梵高被害一周年圖片來源: AP

荷蘭曾經被當作是成功融合外來移民的典範,多民族的和諧社會曾是荷蘭人的驕傲。但是,一年前導演梵高的遇刺事件改變了一切。梵高因為導演了一部反映穆斯林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短片而被認為是對穆斯林懷有敵意,一名27歲的摩洛哥裔青年在阿姆斯特丹的大街上將他槍殺後割斷喉管,並猖狂地在他的屍體上留下一封用行兇匕首插著的「政治宣言」。今年七月,凶手判處無期徒刑。

梵高被害後,荷蘭掀起了一股反穆斯林的浪潮,很多穆斯林機構(學校、寺院等)被放了火,移民融合問題也在荷蘭被激烈討論。殺害梵高的雖然是個別人,但是這種帶有儀式性的謀殺在荷蘭人的集體記憶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就像馬德里對西班牙人和倫敦的恐怖爆炸案對英國人的意義一樣。如今時過一年,在荷蘭的大街上仍能感到當地荷蘭人與穆斯林之間的緊張,荷蘭人曾引以為自豪的自由化的多元社會模式破產了。荷蘭首相嚴-彼德.巴爾肯嫩德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在議會上說:「極端主義已經侵犯到了我們民主的根基。」

荷蘭的當地人感到從此以後大街上不再安全,而數以百萬計的生活在荷蘭的穆斯林少數人口也感到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政府的反恐措施過分限制了他們的自由。事件發生後,保守黨的荷蘭政府賦予了警察更多的權力,如放寬了對電話監聽的限制。現在,荷蘭的法庭也允許使用情報機構用值得懷疑的手段收集到的證據。一位生活在荷蘭的摩洛哥裔伊斯蘭教阿訇說,梵高被謀殺後,「我們的臉上被狠狠揍了一拳,我們能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困難了。」

對於阿姆斯特丹市長約伯.科恩來說,梵高被害事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必須採取措施來防止阿姆斯特丹這座多元化的國際城市分崩離析。阿姆斯特丹可以說是一個世界的縮影,居民的來源國有170多個。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