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欲降低對美依賴 媒體:中國新建3廠因應華為需求

周昱君 《金融時報》、路透社、CNBC、彭博社等
2025年8月28日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今年底到明年將有3座新的晶圓廠投產,以滿足華為的AI晶片需求。與此同時,中國的晶片設計業者營收也大幅增長,例如寒武紀公司的上半年營收暴增4000%以上,成為輝達(英偉達)的有力競爭者。

圖為2023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Security China)現場,有AI業者參展。(資料照)
中國希望能打造出本土的AI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都積極佈局。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全球人工智慧(AI) 浪潮下,美中科技角力白熱化,中國積極佈局半導體供應鏈,並尋求提高AI處理器產能。週三(8月27日),《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中國最快今年底會有一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生產,明年另有兩座,全都是專為華為的產能。目前尚不清楚這三座新廠的擁有者是誰,華為亦否認有自建新廠的計劃。

報導指,當3座新廠全面運作,產能有望超過中芯(SMIC)的類似產線。一位不具名的中國晶片製業者說:「再過不久,國內產能就不再是問題。」

中芯則打算要在明年把7奈米製程產能翻倍;7奈米是現階段中國本土有能力達到量產的最先進製程,華為是中芯7奈米產品最大客戶。

與此同時,為了達到DeepSeek所需的AI晶片性能需求,中國晶片設計業者正加快研發步調,寒武紀公司(Cambricon)更被視為有望挑戰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地位。

華為的910D和寒武紀的690晶片,被視為專為DeepSeek所需的晶片水準所打造的代表性產品。DeepSeek目前的開源AI模型是靠輝達的晶片訓練出來,但若有更多中國本土晶片的性能表現提高、足以因應DeepSeek的AI模型需求,就可能扭轉過去需要仰賴輝達的情況。

開發出DeepSeek的深度求索公司創辦人梁文鋒曾表示,輝達之所以能佔據領先地位,是整個西方技術社區和產業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國也應創造出這樣的生態。

一位不具名的中國半導體業投資人說:「需求催生創新……矽谷的企業根本不會費力氣去做DeepSeek現在做的事情,因為他們想要多少輝達晶片,就能拿到多少。」

在美國政府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下,中國無法循合法管道取得美國企業最先進的AI晶片,因此更積極發展本土半導體生態系;此一過程中,政府的補貼政策扮演重要角色。

害怕被「卡脖子」 中國IT正在「去美化」

03:0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寒武紀挑戰輝達?

在美中貿易戰短暫休兵、中國業務懸而未決之際,輝達的表現未能達到部分分析師預期的爆炸性成長。

輝達28日發佈第二季財報及第三季的展望報告,第二季營收467億美元、獲利264億,皆略高於分析師預期;其中,資料中心業務佔營收的八成以上,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6%,但已連續兩季不如市場期望。GPU晶片營收則較第一季下降1%,原因跟H20晶片銷售額減少有關。

H20是輝達專供中國市場的「降規版」AI晶片,今年4月在美中關稅戰之中被川普政府納入出口管制,但最近重獲許可。然而,中國政府近期開始以安全風險為由,建議企業避免使用該產品。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多次前往中國,7月時在北京宣佈重新獲得美國政府允許出口H20晶片。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根據28日的報告,輝達第三季預期營收為540億美元。路透社指出,第三季展望不慍不火,28日股價因而略微下跌,盤後交易跌了3.2%,讓輝達4.4兆美元的市值蒸發了1100億。

與此同時,中國的寒武紀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人民幣28億元,比去年同期暴增了超過4000%,改變了多年虧損局面、轉虧為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報導指,這顯示中國企業致力於尋求替代輝達的選項,中國本土競爭者也逐漸開始挑戰輝達地位。

受益於AI浪潮帶動的晶片需求,加上中國政府力推本土半導體產業鏈,寒武紀的股價水漲船高,週三(27日)一度超過貴州茅台,短暫成為中國A股新股王。自今年8月以來,寒武紀股價漲幅已超過100%。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