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盟委員會3月中旬公佈的200多頁《歐中投資協議》附件文本中,含有一則和貿易問題並不直接相關的條款:附件2第9條。該條款允許中國政府拒絕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向"非盈利組織"注資、拒絕境外"非盈利組織"在中國境內開設分支機構。
一名不便透露姓名的德國某政治基金會的代表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些天,他本人以及基金會內的同事、其他德國基金會的同行都對該條款"感到非常吃驚","在一份投資協議的文本中居然出現了限制非政府組織的條款,這太不尋常了!"
不過,在這名代表看來,即便協定最終獲得歐洲議會批准、該條款同步生效,基金會在中國境內的運作並不會受到其太多實質性的影響。
這是因為中國2017年出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下簡稱"境外NGO法")已經收緊了基金會的活動空間。該法第18條,"境外非政府組織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第13條則規定,境外NGO設立在華代表處時,也必須明確中方的"業務主管單位"。另據第16條,即便沒有開設駐華代表處的NGO在中國境內展開臨時活動,也必須與"中方合作單位"合作進行。
這名代表說,《歐中投資協議》有關外國NGO的條款,"不過是對四年前生效的《境外NGO法》再次確認而已。那部法律對外國NGO的限制已經非常嚴格了。"
"就算能通過 也肯定不會是這個版本"
但是,此次《歐中投資協議》附件文本中,也有《境外NGO法》中所沒有的限制措施。附件2第9條的後半部分寫道:已被批准在中國境內設立的非盈利機構,其負責人應當為中國公民。
一位德國基金會的代表對德國之聲說,一旦這一限制成為現實,將會對歐洲NGO在華營運結構"影響很大";而且,根據中國的法規,註册為NGO的不僅僅是各類基金會,就連歐盟駐華商會、德國駐華商會這樣的機構也被定義為NGO。"不過,附件文本在這裡同樣很巧妙地寫道'中方保留下列權力',這意味著中方並不一定會這麼做。因此,在華營運的外國NGO始終就會擔心中國當局是否會隨時收緊限制。"
不過,這名代表同時也強調,該條款最終是否會隨《歐中投資協議》生效,目前還完全是一個未知數。"以當前歐洲議會內圍繞中國議題的批評性氣氛,這份協議壓根能否獲得批准都是一個問題。即便協議能獲得批准,還會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文本嗎?"他還向德國之聲透露,歐盟委員會的一名曾參與《歐中投資協定》談判的官員本人也對文本中出現了限制非盈利組織的內容"感到吃驚"。
歐盟3月22日以新疆問題為由對中方實施制裁。中方對此反應強烈,在同一天宣佈反制措施,對歐盟方面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施行制裁,稱其「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訊息」。在得知受到中方制裁後,這些人員和機構作何反應?
圖片來源: Thierry Charlier/AFP有四家機構上了中方制裁名單,分別是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其中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作為一家智庫,尤其受關注。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發文稱,切斷該機構與中國的聯繫,「意味著該研究中心的調研渠道難以為繼,影響力將受沉重打擊」。該德國智庫發聲明回應稱,對中方決定感到非常遺憾,同時拒絕這些指控。「作為一家獨立研究機構,我們致力於增進對於中國更好、更多元的瞭解。我們將繼續通過提供基於事實的分析來追求這一使命,即使在困難時期也以創造交流和對話的機會為目標」。
遭到中方制裁的歐方人員還包括8名政界人士和2名學者。首當其沖的是來自德國綠黨的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Reinhard Bütikofer)。他也是歐洲議會對華關係小組的負責人,曾多次在新疆、香港等問題上對北京提出嚴厲指控。在得知自己受中方制裁後,彼蒂科菲爾稱中方的制裁「荒謬」,指中國如今試圖在海外壓制言論自由、恐嚇批評者,「但這只會適得其反,用中國的諺語說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圖片來源: DW/M. Cui蓋勒(Michael Gahler)是另一名受到中方制裁的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這位基民盟人士也是歐洲人民黨議會黨團安全政策發言人。在得知自己受到中方制裁後,蓋勒發聲明稱,表示這會讓歐盟與中國的對話變得更艱難,這令人非常遺憾。「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倡導人權與民主。此外,我也懷疑,我作為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的身份,在北京的(制裁)決定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圖片來源: DW受到中方制裁的還有來自法國的社民黨籍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他也是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的成員,而後者作為機構同樣出現在這次的中方制裁名單上。在中方宣佈制裁後,格魯克斯曼在推特上說,這些制裁是他的「榮譽勳章」,他還會繼續抗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baca/P. Batard除了上述三人外,受到制裁的歐洲議會議員還包括來自匈牙利的庫楚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另外,荷蘭議會議員舍爾茨瑪(Sjoerd Wiemer Sjoerdsma)、比利時議會議員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以及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e Sakaliene)也在制裁名單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圖)和歐洲議會主席薩索利 (David Sassoli)已經表態支持這些議員,稱中方此舉「令人不可接受」。
圖片來源: Aris OIkonomou/AFP/Getty Images比利時綠黨籍議員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在得知自己受制裁後,發推特表示會繼續捍衛民主和人權。他還轉發了比利時外交部長強烈譴責中方制裁的聲明,以及另外一位來自比利時的歐洲議會議員維霍夫斯塔(Guy Verhofstadt)的推特,其中稱中方的制裁「終結了歐中投資協議」。歐洲議會原定於3月23日審議歐中投資協議,該計劃因最新發展而被臨時取消。
圖片來源: Johanna Geron/AP/picture-alliance中方制裁名單上除了五位歐洲議會議員、三位歐盟國家議員外,還包含兩名學者,分別是德國研究新疆問題的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和瑞典學者葉必揚(Björn Jerdén)。對於中方制裁,鄭國恩(圖)在推特上表示,希望柏林也能夠為受到制裁的德國政治家、學者和智庫發聲,強調法國政府發出了措辭嚴厲的聲明,譴責中方所作所為。目前,法國和荷蘭已經召見了駐該國的中國大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eystone/M. Trezzini瑞典學者葉必揚(Björn Jerdén)是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中心的負責人。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3月23日對中國制裁其學者葉必揚的做法表示譴責。3月25日,該研究所刊登了歐洲30多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的聯署聲明,表達在目前「困難時期,將學術研究人員和民間機構拉入當前的緊張情勢而深感遺憾」,「將站在我們同事的一邊」,對這次被中方制裁的人員和機構進行聲援。葉必揚本人在推特上轉發了相關消息。他也表示現在研究中國問題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令人遺憾。
圖片來源: Twitter/Björn Jerden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