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對華貿易策略失靈 法新社與新華社合作

2010年8月14日

德國《商報》報導中國就歐盟懲罰性關稅上訴WTO,將會獲得突破性進展,從而迫使歐盟改變對華貿易策略。《日報》批評法新社與新華社合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歐盟對華貿易策略失靈

德國《商報》對歐盟的對華貿易政策提出批評,認為歐盟對中國的螺釘徵收懲罰性關稅,是在阻止貿易,而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的起訴,顯然會獲勝。該報援引一位熟知這一衝突人士的話說:"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委員會已經鑑定,歐盟歧視了中國出口商,從而違背了國際商法,這是中國的一大勝利。"

"歐洲人的恫嚇策略不起作用了。儘管布魯塞爾還不認輸,歐共體的一位女發言人說:要等到9月份世貿組織的最終報告出來之後,才能知道歐盟是否得改變路線。但是,現在就很清楚的是,總是用新的懲罰性關稅來嚇唬中國的策略行不通了。歐盟從2009年起對中國的產品徵收了一系列的反傾銷稅,比如軋制線材,鋁箔和無縫鋼管。可是,中國沒有放棄,而是訴諸於世貿組織,這是它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第一次這樣做。

對北京來說,目前的衝突只是一個副戰場,旨在(實現)一個遠遠高於螺釘出口本身的計劃;中國敦促歐盟給予它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有了這個名號的貿易夥伴就會適用世貿組織的另一套規則,…。按照規定,針對一個被列入市場經濟國家的螺釘行業,歐盟不得徵收懲罰性關稅。"

該報說:梅克爾總理在上次訪華期間通過一份共同文件承諾,在歐盟中支持提升中國的外貿地位。"世貿組織的開拓性裁決至少意味著一個道義上的部分勝利, 它證明中國人的指責:歐洲人隨心所欲地對待中國。"

"中國一直覺得自己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犧牲品。布魯塞爾不留餘地的決策滋生了這種印象。例如,歐洲人12月在義大利的壓力下決定延長對中國鞋的懲罰關稅。北京視之為保護主義。一個官員說:歐盟所防止的不是傾銷,而是有競爭能力的價格。

儘管中國不願引發貿易衝突的風險,但卻目的明確地給以回擊:現在正在審查是否准許歐盟的過剩馬鈴薯定期運往中國低價銷售。"

《日報》批評法新社和新華社的合作協議

針對法新社和新華社最近簽署的合作協議,《日報》以"與魔鬼的契約"為題發表評論,稱這個合作是一種"奇怪的契約關係",中國的官方通訊社是"政權延長的手臂," "德國的媒體和它一再發生過不愉快的經歷"。

該報說:法新社為一半以上的德國報紙編輯部提供圖片,對德國媒體重要的是,法新社發言人對《日報》明確表示,不會一字不差的接受中國的文字材料,只是作為新華社的推銷夥伴,對新華社的文字也'只是作為來源使用',充其量只會引用個別段落。

《日報》強調:儘管如此,這個交易毫無疑問地"留下不好的氣味"。

作者:林泉

責編:瀟陽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