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ine Zeitung für Europa

2013年7月7日

歐洲深陷金融危機,歐洲報業的日子也難熬。雖然處境不佳,但歐洲六家大報仍大膽嘗試了共同編輯一份定名為《歐洲》的期刊,從新的視角審視歐洲。

圖片來源: Süddeutsche Zeit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胸懷大志,在傳媒界享有"媒體沙皇"稱號的匈牙利裔英國出版家羅伯特‧麥克斯威爾(Robert Maxwell),上世紀80年代末構思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他旗下,包括《每日鏡報》在內的報業帝國,計劃發行一份行銷全歐,作為大西洋對應美國權威新聞雜誌《新聞周刊》或《時代周報》的英語《歐洲新聞雜誌》(The European)。然而這計劃從一開始就運行不順:雜誌出版僅一年之後的1990年,麥克斯威爾在西班牙的特內裡費島(Teneriffa)渡假,從遊艇上離奇失蹤。其後《歐洲雜誌》仍勉強維持了8年,直到1998年宣佈停刊。發行一本屬於歐洲新聞雜誌的夢想,最後以破滅告終。當時專家評論說,這份雜誌缺乏"成功"所需的泛歐公眾社會的關注。

爭取跨國讀者

歐洲報業生存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otoreport

此後歐洲各國持續嘗試在歐洲範圍內出版一份有份量的新聞刊物,但成果有限。最新的一個是取名《歐洲》的合作項目。2012年初開始,法國《世界報》(Le Monde)、英國《衛報》(Guardian)、德國《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義大利《信使報》(La Stamp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和波蘭的《選舉報》(Gazeta Wyborcza)共同出版了一份英語《歐洲》季刊,定期附加於各主體報紙,或作為當日報紙的一個專題項目。專題的內容包括"青年失業問題" 、"教育"或"財政預算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等等。

多份上述著名大報,如今深陷財務危機,例如法國最著名的《世界報》,近年來銷售量持續下滑,如今赤字已高達數億歐元。而《世界報》的例子並不孤立,歐洲報業不遺餘力地為爭取新讀者進行著奮戰。不久前,法國《世界報》宣佈將發行英語版本。《歐洲》季刊也是各報為尋求新的出路,爭取本國市場以外讀者的一種嘗試。

歐洲人性面

波蘭《選舉報》經濟記者瓦迪姆‧馬卡連柯(Vadim Makarenko)表示:"《歐洲》季刊的特點在於,它不太關注歐洲機構和歐盟政治議題,而是報導歐洲一般民眾關心的話題"。針對歐洲人民切身事務的報導,被放在原本屬於歐盟緊急峰會及官僚事務的版面位置。作為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著名的"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獎學金生,馬卡連柯參加了一個關於《歐洲》季刊的研究項目。他希望以記者身份參與其中,在《歐洲》季刊項目的製作方法及其困境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歐洲普羅大眾圖片來源: Fotolia

正值歐洲民眾對歐盟疑慮叢生的此刻,人們特別期盼看到一份迥異於以往的歐洲刊物。歐盟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s)今年年初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歐洲人對於歐盟的信任度下降到歷史最低點。辦報人希望通過對歐盟人性化一面的報導來消除疑慮。

歐洲觀點

在《歐洲》創刊號中,六家合作報社的報導主題是教育及勞動市場,其中探討歐洲各國應如何進行教育體系的經驗交流?為何眾多波蘭學生爭相留學倫敦?哪些工商行業可提供西班牙青年就業機會?

歐洲青年失業問題嚴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記者撰寫報導時,會就相關主題借鑑和比較他國經驗:一位居住西班牙的德國記者,從作為父親的角度撰文探討當地的學制;再如《衛報》駐布魯塞爾記者,為尋求歐盟勞動市場成敗經驗的答案而遍訪各國;"互相學習"是《歐洲》季刊合作夥伴的座右銘。《南德意志報》負責歐洲事務的對外部門主管科內柳斯(Stefan Kornelius)指出:"每份報紙都保持其各自的新聞特色,而《歐洲》項目的特色,就是各國就各自觀點的表述。"

泛歐公共意識

這一合作項目的組織工作有如一個小型的歐洲議會:六個權利均等的合作夥伴輪流負責《歐洲》的出刊。也如歐盟政治家一樣,有時很難達成一致。波蘭記者馬卡連柯指出:"《歐洲》季刊的結構還相當鬆散,有時有點混亂。各報因報導習慣的不同而難免發生意見衝突,例如英國人著重即時新聞,非常重視線上報導,而德國和波蘭則偏重時事報導,對長篇深度報導更有興趣"。

不過《南德意志報》的科內柳斯認為,雖然習慣不同,但合作成功的機會很大,他說:"我們面向那些將歐洲整合視為利益所在的群體。即便目前尚不存在真正的"泛歐公共社會",但我們的《歐洲》項目至少讓我們感覺到,我們正在促成這個'泛歐公共社會'的建立。"

自《歐洲》合作項目啟動以來,記者們也展開了其它領域的合作。今年年初,借助德法簽署友好條約50周年紀念的機會,法國《世界報》和《南德意志報》共同出版了一份特刊;當教皇本篤16世宣佈退位時,義大利的《信使報》也向合作夥伴提供了相關訊息和報導。

德國大選政治漫畫圖片來源: LpB BW/ Luff

下一期的《歐洲》因著眼2013年9月份的德國聯邦議會大選而特別關注德國在歐洲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德國應如何與鄰國夥伴一同帶領歐洲走出危機?如何拿捏各國間緊密合作的深淺?新期刊中還將闡明金融危機並不只在歐洲內部挑起了衝突,參與編輯的記者們認為,危機也縮短了歐洲人的距離,使彼此更接近,正如各出版人之間一樣。

作者:Jan Bruck 編譯:楊家華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