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中國無需打貿易戰
2012年10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歐盟和中國的貿易糾紛近月來不斷升溫。在歐洲企業控訴中國傾銷太陽能板後,歐盟九月正式對中國展開反傾銷調查。 此外,歐盟正蒐集相關證據以檢視中國電信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是否涉嫌傾銷產品或獲得違法補貼。
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歐盟不會迴避應該處理的事務,但不樂見緊張局勢繼續升級。他相信中方也瞭解必須保持克制。
在歐洲和中國的貿易糾紛不斷增加的同時,歐洲的經濟正面臨艱難的處境,失業率更創下新高,而中國的快速經濟增長也逐漸冷卻。雙方的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動蕩。
德古赫特在2004年和2007年間擔任比利時外長時對中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認為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的原因是因為中國正在尋求製造更精良的產品,與歐洲形成競爭。
他在十月出版的著作中寫道:"中國正面臨巨大的考驗,即如何在增值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否則便無法在經濟發展上邁出下一步。日本、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已經踏出這一步。"
中國和歐洲的貿易自2003年起翻了一番,2011年提升至5580億美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則是歐洲商品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但目前的貿易糾紛包括鋼管和中國的稀土出口限制。在太陽能板糾紛上,歐盟製造商希望對中國進口的產品徴税,而美國已經實施徴税措施。
並非容易應付的合作夥伴
數名歐盟外交官表示,德古赫特大可利用太陽能板糾紛制衡北京政府,促使中國削減對華為和中興的不正當補貼,同時避免另一波貿易糾紛。
德古赫特拒絕提供上述兩起貿易案件的詳細訊息,但表示希望能找到解決方案:"你可以想像,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問題正不斷增加,而雙方都意識到,這對整體世界經濟而言非常糟糕。"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本月初呼籲美國企業停止與華為和中興通訊合作,引發了各界擔憂遭到中方報復。該委員會警告,北京政府可能利用華為和中興製造的設備從事間諜活動,並透過電腦鏈接威脅重要系統。
與中國其他重要貿易夥伴不同,歐洲和中國之間並不存在地緣政治衝突。日本正與中國因島嶼主權問題爭執不休,美國則在日本駐軍,對該地區形成威懾作用。
這意味著歐洲除了貿易防衛措施外缺乏制衡中國的力量,但相形之下歐洲和中國的貿易關係較為簡單。德古赫特指出,雙方在此前提下更能理性討論各種貿易議題。
貿易一直是歐盟的基本議題。歐盟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在2011年開始實施,其中包括削減關稅和監管服務。歐盟正積極尋求與日本和美國訂立類似協定。
儘管中國和歐洲中期內難以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布魯塞爾和北京仍能達成投資協議,為在雙邊擴張事業的企業設立統一規則。
迄今為止,歐洲投資者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包括當地法規要求必須與中國企業分享專業知識,對深化投資關係造成影響。德古赫特表示:
"中國比過去更願意在談判桌上討論這個對其而言極為敏感的議題。這並不意味他們是容易應付的合作夥伴,但他們已經意識到必須處理問題。"
來源:路透社 編譯:張筠青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