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瞭解美國網上間諜?
2013年6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人對曝光的美國電話網路監督系統PRISM憤怒不已。然而,歐洲專家對美國前中情局技術人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的洩密內容並不驚訝。德國一個部落格網頁netzpolitik.org的作者貝克曼(Benjamin Bergemann)認為,"斯諾登有關PRISM的曝料對一定級別的人來說並不新鮮。"他對德國之聲說,2012年一份由聯邦議院委託的調查顯示,"美國相關部門自2008年以來就可以自行獲取歐洲方面的數據。"
這份報告譴責了歐盟立法機構。該報告的作者認為,歐盟內部沒有意識到,出於政治目的的大範圍監控居然是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11年年中,包括歐盟委員會、各國的立法機構以及歐盟議會在內,沒有人瞭解代號為'FISAAA 1881a'的東西為何物,而此時,美國對外情報監控條款已生效3年。因此,2012年出台的調查報告的作者們發出警告,稱上述法律允許美國機構獲取雲霧數據,即便數據主人不是美國公民。該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歐盟忽略了對其公民的保護。
將重點放在中國和俄羅斯
該報告作者之一讓德斯伯茨(Julien Jeandesboz )認為,長久以來,歐洲在網路安全方面的投入過分單一,在打擊網路犯罪問題上,歐盟將焦點主要對准非政府網路犯罪行為,他們認為這是對歐洲公民的最大威脅。於是,歐盟人喜歡就駭客、數據盜竊或者对網路公司進行有效管理進行辯論。如果議題涉及到政府行為,人們的目光便會落在中國和俄羅斯身上。他說,"關注的重點並不是同美國的敏感的關係,這也是出於政治原因。"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在反恐行動中出台的"愛國者法案"在歐洲倒是得到了公開討論。但美國對大部分歐盟國家而言是重要的盟友和貿易夥伴,不僅如此,美國還是網路領域的技術先行者,同美國作對,有些不自量力。
此外,據《衛報》的消息,歐洲許多國家的情報部門有針對性從美國的行動中獲得好處。也許對一些部門而言,美國獲取歐洲公民的數據情報正是求之不得,至於美方的做法是被容忍,還是歐方主動提供協助,要在今後的揭露過程中才能知曉。
扔進垃圾箱
歐美的法律在這一點上標準不一。在歐洲,網路用戶可以在法庭申訴受到監控,但在美國卻沒有這一法律基礎。在涉及跨國數據傳輸時,歐洲公民常常顯得力不從心,毫無對策。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囊機構歐洲政策中心的赫爾南茨(Nicholas Hernanz )說,"有時很奇怪,許多美國法律也會牽涉到歐洲人。歐洲原本只能對自己公民擁有數據權的法律,被扔進了垃圾箱。"
貝克曼希望,歐盟在不久的將來出台相關法律時,能夠反映數據保護和個人隱私的重要性。"如果揭露PRISM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其它的辯論都是奢談。"讓德斯伯茨也認為,"安全只是手段,不是目標。"在歐洲同美國進行司法理解的交流中,專家們認為,歐洲必須堅持自信。貝克曼說,曝光PRISM表明,"對恐怖主義的恐懼以及廣泛傳播的防範安全概念,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歐盟公民怎樣來自美國的數據侵犯? 人們對此有很多想法,但還難以取得一致。但歐洲方面至少可以向美國施加政治壓力,迫使美方同歐洲簽署一項司法協助協定。迄今美歐之間連這樣一個文件都還不存在。
作者:Nina Haase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