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盟峰會討論抗疫財援 談了半天尚無結果

2020年7月18日

雖經14小時馬拉松會議,歐盟巨額財政援助特別峰會上,各方立場仍未能有所接近。會議將於周六繼續舉行。歐盟總部外交官稱,相關談判處於「困難階段」。德國之聲記者Bernd Riegert從布魯塞爾發來一篇報導。

Belgien Brüssel | EU-Gipfel: Angela Merkel, Giuseppe Conte, Mark Rutte und Ursula von der Leyen
圖片來源: Reuters/F. Seco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27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在為期兩天抗疫財政援助特別峰會首天的談判呈膠著狀態。據在場的歐盟外交官周五(7月17日)深夜報告,與會的"每一方都堅持己見。事情著實不好辦。"

出於安全考慮,27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理事會總部大樓會議大廳的座位相隔甚遠;各成員國對理事會常任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提交的盟史上最大規模一攬子財政計劃的立場亦大相徑庭。

奧地利明確反對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Sebastian Kurz)在該國電視台上表示,他依舊拒絕米歇爾主席提出的這一方案,奧地利不能接受歐盟長期共同舉債的做法。共同舉債是重建基金融資渠道的核心組成部分。

此前,此輪峰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本屆輪值主席、德國總理梅克爾曾與多國領導人舉行了一系列雙邊會晤,尋求達至妥協的可能性。此後,相關會談在周五晚餐會的更大範圍內繼續。各方爭議焦點不只涉及疫後重建基金,且亦涉及如何使用總額約1.1兆欧元的未來7年歐盟財政預算。

本屆輪值主席梅克爾必須斡旋。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最大成員國的代表,梅克爾手上也擁有最多的可被分配資金。根據歐委會的一項計算結果,德國在疫後重建基金中的融資份額為1330億歐元。

布魯塞爾會議大廳裡,與會者座位相隔甚遠,他們的立場也相隔甚遠圖片來源: Reuters/F. Lenoir

梅克爾不太樂觀

談判周六繼續。圍繞7年財政預算,已有若干更改建議,27個成員國的代表們先在各自所下榻的旅店內對之作內部磋商。荷蘭首相魯特(Mark Rutte)要求各成員國對義大利或西班牙等國如何使用重建資金應有否決權。資金接收國們對此忿忿不平,堅不同意。

峰會開幕前夕,梅克爾表態謹慎。她稱,不能不看到,各方之間分歧還很大,她個人無法預期,此輪峰會是否會有結果。當然,她個人非常希望能有結果。至遲到周六傍晚必須確定,是否還值得在當夜繼續舉行高強度磋商。歐盟外交官指出,必要時,峰會可延伸至周一,若此輪磋商失敗,7月份內將舉行下一輪峰會。

與梅克爾共同提出設立5000億歐元疫後重建基金建議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显得樂觀些。抵達布魯塞爾後,他表示,"我們必須找到某種妥協,我確信,我們能找到。"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表達了相同態度。鑑於大流行瘟疫造成歐盟有史以來的最大經濟危機,她強調指出,"整個世界都在看著歐洲,看我們是否有能力共同奮起,克服新冠病毒導致的經濟危機。"

歐盟巨額財政援助特別峰會上,各國仍無法達成共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S. Lecocq

圍繞景氣刺激一攬子計劃的激烈爭議

27個成員國中形成不同陣營,為各自的利益而爭。對斡旋人梅克爾来說,關鍵在於是否能解開極其複雜的這種利益糾結。俗稱的由荷蘭、丹麥、瑞典和奧地利組成的"節儉4國"質疑重建基金的結構。它們希望,重建基金中對疫情災難最嚴重的國家的補助分額少一些、須償還的貸款佔比大一些。

潛在的接收國們拒絕這一立場。義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要求得到大量補助,理由是,該國國債數量不能繼續增加。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匈牙利或捷克等國組成的所謂的"親和之友"集團也有意阻止向受新冠疫情打擊尤重的南部成員國們提供巨額補助,從而導致減少對本國的資助。"親和之友"各國一直從歐盟的農業和建構基金中得到大量資金。

布達佩斯威脅使用否決權

峰會結束時必須達成某種妥協。因此,像匈牙利議會這樣現在就威脅會使用否決權,於事無補。布達佩斯稱,要是歐盟因財政預算爭議而中止相關程序,匈牙利議會就將使用否決權。歐盟議會議長薩索利(David Sassoli)批評說,匈牙利的這一態度令人完全無法理解。他指出,匈牙利方面必須明白,歐盟不是自動取款機,作為歐盟成員,各國也必須承擔責任,其中一點就是維護法治。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峰會開幕時表示,"我們只能作出艱巨努力"。荷蘭首相魯特則不相信此次特別峰會能取得突破。他說:"成功的機會低於50%。"

© 2020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