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開始對非洲施壓
2013年5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如果簽署了經濟夥伴協定,非洲國家就必須為歐盟國家的產品出口也開放其市場。一些非洲國家擔心,屆時,廉價的進口產品將使當地產品受到排擠。歐盟雖然為這些國家提供了較長的談判期限,但是同時也開始施加壓力:截至2014年10月,拒絕簽約的國家將不能再免稅向歐盟出口。對於一些非洲國家來說,這無疑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對於喀麥隆Biotropical公司的老闆讓‧皮埃爾‧伊莫勒(Jean Pierre Imelé)來說,取消免稅出口將是一個災難。伊莫勒的公司主要從事水果的生產和加工,其產品的90%出口到歐盟。這位公司老闆不無擔憂地密切關注著喀麥隆政府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談判。目前,他尚能通過喀麥隆與歐盟締結的一個臨時協議享受出口優惠。根據該臨時協議,伊莫勒還可以免稅向歐盟出口其產品。但是現在歐洲議會已決定,在2014年10月之前,喀麥隆必須也為歐盟的出口產品免稅開放市場,否則歐盟將免去對該國的所有貿易優惠。
亞非太國家面臨競爭威脅
伊莫勒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將面臨困境。我們的水果將面臨來自南美和印度的競爭。由於我們這裡的種植面臨很多問題,所以缺乏競爭力。我們的政府不支持我們。如果我們再向歐盟繳納關稅,那麼我們肯定被市場淘汰出局。"
由於簽署了各種貿易協定,幾十年來歐洲前殖民地國家的產品一直享受優惠,可以優先進入歐洲市場,但它們卻不必向歐盟開放自己的市場。這些所謂的非加太集團(AKP),即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集團有 79個國家中,大部分是前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
世貿要求相互自由貿易
十多年來,歐盟一直在與AKP集團成員國就簽署經濟夥伴協定進行談判。該協定的宗旨是:AKP集團成員國可以免稅向歐洲出口產品, 作為回報,他們也必須為歐洲產品打開其市場。世貿組織(WTO)要求相互實行自由貿易。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克蘭西(John Clancy)為歐洲人的立場進行了辯護。他說:"創造了這一國際貿易規則的不是歐盟,是世貿組織。而我們不能為非加太國家制定特殊的規則。
然而,世貿組織WTO是允許例外的。例如,該組織允許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繼續對歐盟產品關閉其市場,且不必擔心其後果。這些國家中有 34個國家位於非洲。而另一些較發達的國家,如肯亞、加納、喀麥隆和博茨瓦納將失去這種特權。經濟學家保羅‧科利爾(Paul Collier)認為,歐盟和世貿組織的規定過於嚴格。根據所謂的"非洲增長與機會法",美國自2000年以來允許非洲的許多產品無條件地入關。這可以作為歐洲和非洲國家之間貿易的一個楷模,因為目前雙方之間的談判完全陷入僵局。科利爾說:"由於非洲國家的拒絕,談判沒有取得突破。對於非洲國家來說,為歐洲提供便利進入其市場也是不明智的做法。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更有意義的方式應該是對所有國家消除貿易壁壘。"
建議成立非洲關稅聯盟
科利爾建議成立一個非洲關稅聯盟。 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歐洲向非洲開放,而非洲各國則相互開放市場。因為在54個非洲國家之間還存在很高的貿易壁壘。如果整個非洲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對歐洲也有好處。一旦如此,非洲將變得富裕起來並成為一個令歐洲享有更多貿易自由的大市場。一些非洲國家也贊成這一建議。
作者:Adrian Kriesch 編譯:李京慧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