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美在華商會:外商投資環境不理想

2010年4月16日

今年以來,歐盟和美國的在華商會都抱怨在中國的投資環境有惡化的趨勢。各類統計調查也能夠證實以上趨勢。不過,中國政府新近推出的政策,卻得到外商謹慎積極的評價。

美國商會新近發表了一份對在華企業的調查。統計顯示,38%的美國企業感到在中國市場上"不受歡迎"。2009年第4季度的調查還顯示,當時的這一比例只有26%。

投資框架條件惡化並不只對外企

4月12日,召集全球核安全峰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会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時,也談到外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遇到的障礙。歐巴馬对胡錦濤說,這一障礙越來越成為美國企業家的憂慮。美國媒體沒有提及歐巴馬是否談及哪些具體的"障礙", 不過,不久前美國政府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出台了一系列優惠國內企業的政策。

北京歐盟商會主席武德克(Joerg Wuttke)通過電話對德國之聲記者說:"美國商會的調查不過證實了歐盟商會很長一段時間來的一貫說法,即在華的投資環境不是在變好,而是在原地踏步,或者在某些領域甚至變得糟糕。"

北京歐盟商會主席Jörg Wuttke圖片來源: Ziting Zhang

他說,2009年9月,歐盟商會曾發表一份"立場報告"。報告指出了哪些領域的投資環境正在變差並提出500項建議。不過,武德克也說,投資框架條件的惡化,並不只是針對外國企業。問題是國企試圖通過國家政策排擠競爭者,因此,中國民營企業也從中受到很大負面影響。

「生意越來越好」但投資環境變壞

武德克所代表的歐盟企業一方面報怨中國改革進度正在放慢,一些行業比如保險業和IT等行業的仍相當封閉。但另一方面,他們也承認,生意是越做越好。但問題是,"我們所在的國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為8%至10%,蛋糕越來越大。中國有時不理解,為什麼外國企業生意越發興旺,卻還在不斷抱怨。的確,我們許多企業是盈利的,但從百分比上看,商業環境卻在變壞。我們希望,中國政府尤其在最近數月應當看到,不要讓外國企業離開中國,遷移到其他國家去。"

一家位於上海的德國汽車企業的總經理告訴記者,2008年中國政府取消了所謂的"兩免三減半"政策,也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這位企業家說:"這曾是鄧小平做出的吸引外商的政策。意思是外國投資公司在中國盈利後兩年內免稅,三年稅務減半。像我們公司現在就要上稅了,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壓力很大,因為,公司在營運過程中有一個商務計劃以及稅務計劃。這樣以來,公司有可能在中國就不能盈利了。"

「自主創新領域」的積極變化

雖然如此,在特別有爭議的所謂"自主創新產品"領域,歐盟商會主席武德克卻看到了積極的變化。他說,中國正在努力將國外科研技術引入中國。"聯想到去年12月有關政府採購的指示,我認為,近幾周來,情況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中國科技部在新近公佈的一項通知中,對'自主創新產品'做了積極的表述。"

武德克所說的積極表述,是中國科技部發展計劃公司4月10日推出的《關於開展2010年國家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通知》本身於2009年12月推出,其中包括了如下條款:中國政府在採購科技產品時將只考慮擁有中國本土智慧財產權的公司,能進入政府採購範圍的企業必須要證明產品專利是在中國獨立研發獲得或首先在中國註册商標。新的《徵求意見稿》刪除了這一此前遭到外國公司批評的條款。中國每年政府採購的數量高達數十億美元。

作者:李魚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