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疆疏附縣:「每25人就有1人被關」

2022年5月16日

美聯社報導指出,在中國新疆的一個縣,每25人中就有1人曾因與恐怖主義有關的指控而被判處監禁,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監禁率。學者和人權團體認為,中國正以監禁控制維吾爾人、將法律作為鎮壓的武器。

Xinjiang, China | Detention Center in Dabancheng
新疆烏魯木齊市一處戒備森嚴的看守所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此份美聯社獲得並部分核實的名單顯示,僅在新疆南部的疏附縣,就有超過1萬名維族人被送進監獄。近年來,中國對維吾爾族這個穆斯林少數民族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將其行為描述為一場反恐戰爭。

這是迄今為止人數最多的遭囚維吾爾人名單,反映了中國政府的鎮壓規模之大,估計有一百萬甚至更多的人被關進了拘留營和監獄。它也證實了人權團體多年來的說法:中國正在依靠長期監禁來控制維吾爾人、將法律作為鎮壓的武器。

關拘留營 建新監獄

在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下,中國官方於2019年宣佈關閉短期的法外拘留營,並表示所有被他們稱為職業培訓「學員」的人都已經「畢業了」。但事實上,數以千計的維吾爾人仍在監獄的煎熬中。

美聯社記者對四個舊營地的訪問證實,它們已被關閉或被造成其他設施。與此同時,其他監獄仍然存在。新疆在鎮壓的同時,也開始大興土木建造監獄,有幾個拘留營在關閉之後被改造成監禁中心。

維族農民土赫提(Rozikari Tohti)被認為是個溫和顧家的人,有三個孩子,對宗教沒有絲毫興趣。因此,當他的表弟穆薩(Mihrigul Musa)發現土赫提因「宗教極端主義」而被關進監獄五年時,感到非常震驚。現在流亡於挪威的穆薩說:「我從未想過他會被逮捕。如果你看到他,你會有同樣的感覺,他是很誠懇的一個人。」

新疆政府向外國記者展示維吾爾學生學習的情形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釋放壞人」

疏附縣是典型的南疆農村地區,人口約26.7萬人。名單顯示,該縣的受監禁人刑期平均為9年。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包括男人、女人、年輕人和老人。他們只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維吾爾人。專家說,這清楚地表明人們僅僅因為是維吾爾人而成為目標 -- 此話被中國當局堅決否認。

新疆政府發言人伊力江‧阿那依提(Elijan Anayat)說,判決是根據法律進行的。他表示:「我們絕不會專門針對特定地區、民族、宗教,更不會針對維吾爾人。我們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釋放壞人。」

模糊的指控

研究新疆人權問題的學者斌吉恩(Gene Bunin)從匿名人士那裡獲得了這份名單,流亡挪威的維族語言學家阿不都外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向美聯社轉交了這一消息。美聯社透過採訪8名維族人對此名單進行核實,他們認出了名單上的194人。除此之外還核對了法律通告、與中國官員的電話錄音和對地址、生日和身份號碼的檢查。

該名單不包括有典型刑事指控的人,如殺人或偷竊。反之,它側重於與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有關的罪行或傳統上用來對付政治異見人士的模糊指控,如 「挑撥離間和挑釁」。專家們認為,這些關於恐怖主義的指控都是捏造出來的莫須有罪名。

高監禁率

即使按照保守的估計,根據司法部的統計數據,疏附縣的監禁率比美國高10倍以上,而美國已經是世上監禁率數一數二高的國家了。根據2013年的中國國家統計數據,疏附縣現在的監禁率也比當時整個中國高出30多倍。

研究新疆大規模監禁制度的專家貝勒(Darren Byler)說,大多數逮捕是任意的,而且不在法律限度之內,人們因為有海外親屬或下載某些手機應用程式而被拘留。貝勒指出:「這顯然異於常態,在其他地方,我們沒有看到整個族群被描述為恐怖分子或被視為恐怖分子。」

2017年,在一小群維吾爾族激進分子發生了一連串的持刀和爆炸事件後,官方的鎮壓行動進入高潮。中國政府為大規模拘留辯護,認為這不僅合法,也是打擊恐怖主義必需的手段。

不公開的刑事記錄

耶魯大學蔡元培中國中心的刑法專家道姆(Jeremy Daum)說,中國正在利用法律「將行為合法化」,以試圖轉移國際社會對關押維吾爾人的批評。儘管中國在其他方面的法律記錄很容易獲得,但在新疆,將近90%的刑事記錄是不公開的。洩露的少數記錄顯示,人們被指控為「恐怖主義」,事由是警告同事不要看色情片和說髒話,或者在監獄裡祈禱。

將名單提供給美聯社的維族流亡者阿尤普密切記錄了對其族群的持續壓制。但這份名單尤其讓他感到震驚,上頭有他的鄰居、表弟和他倍受景仰的高中老師。阿尤普指出:「這些罪行的名稱、傳播極端主義思想、分裂主義......這些指控都是荒謬的。」

(美聯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