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毒品、遊行與謊言

2014年8月23日

台灣娛樂明星在中國大陸涉毒被拘引發兩岸三地法律討論。無論是香港"反佔中"遊行,還是中國人的檔案袋裡,都充斥著謊言。

Hongkong Anti-Occupy Demo 17.08.2014
8月17日香港舉行「反佔中" 遊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娛樂明星柯震東因涉及吸毒在北京被捕,成為輿論熱點。法律學者徐偉群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柯震東被捕的嚴肅意義》指出,柯被捕前後,沒有任何人知道他人在哪裡,正受到什麼待遇。在一個文明國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不管犯行再怎麼樣確鑿,在刑事訴追的過程中,要受到應有的人權保障。像柯這樣,被拘捕就失去蹤跡,只能等待權力施恩發布訊息,這是對人權的莫大危害。

徐偉群說,黑箱服貿的經驗告訴我們,兩岸交流中某些人的商業利益並不等於經濟利益,經濟利益也不等於國民利益與國家利益。民主和人權到頭來才是國民最切身的核心利益。如今,柯震東事件更提醒所有人,並不只有"台商 "會遭遇人身拘束,需要人身自由保障機制,任何身處中國的中華民國國民都需要。

台灣影星柯震東圖片來源: S.Yeh/AFP/Getty Images

香港人也很難接受大陸宣傳

香港記者陳沛敏在香港《蘋果日報》撰文《 開名打格仔是甚麼邏輯》,認為如果房祖名、柯震東吸食大麻的地點不是大陸,事件的發展和呈現會很不一樣。如果他們是在香港購買、藏有大麻,那肯定違法,同時會因為他們的名氣和背景,受到傳媒廣泛報導。但電視上不可能播出身穿囚衣的柯震東聲淚俱下地向全世界懺悔認罪的片段,也不會出現程序上仍未定罪的房祖名在家中當場斷正、警察人贓並獲的搜證實錄。

陳沛敏質疑:既然是疑人,即是未被定罪,那為甚麼要他在鏡頭前公開承認吸大麻?既然打格,即是須保護其身份,那為甚麼仍然公佈嫌疑人的全名?打格的作用又是甚麼?無論內地當局是為了宣傳禁毒或者其他政治需要,習慣普通法法治觀念的香港人,很難接受這一套。

媒體"反佔中"報導受贊

資深媒體人梁美儀在《明報》發表文章《寒風中 為香港傳媒拍掌》,指出在政治鬥爭日趨尖銳的當下,香港傳媒成為被壓迫的一群,各種來自政治、經濟或是主事人的不合常理的干預,不少傳媒中人這年來都被這股壓力逼得透不過氣來,尤其是有關佔中爭議的報導,傳媒行家被上司挑剔的情況更是普遍。但是,梁美儀認為,香港傳媒在上周日的"保普選反佔中大遊行"的專業表現,值得市民鼓掌。

梁美儀說,中方喉舌媒體,形容反佔中遊行反映真實主流民意。與此同時,在大遊行前夕,坊間屢傳有團體以酬賞為手段,"招募"市民參加遊行。傳媒機構為瞭解建制派籌劃的這次遊行,是否一如過往香港的絕大部分大型遊行活動,是出於市民的自發參與,抑或滲進利誘因素,多家傳媒機構分別從網上社交平台或其他渠道,找到多個擬派錢的團體,並利用傳媒慣常使用的"放蛇"方式,全程以第一身直擊有關團體"召集"遊行人士的過程。

中國官媒形容反佔中遊行反映真實主流民意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檔案袋裡的謊言

人才交流中心是一個政府機構,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管理中國公民的檔案。作家慕容雪村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袋子裡的中國人》指出,在中國,很少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檔案袋子,只有政府和政府控制機構中的特定人士--某些黨員--才有權查看,它是中國政府控制民眾的秘密工具之一。人事檔案依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裝著謊言袋子甚至可能決定人的命運。

慕容雪村說,這個袋子中有一些謊言是自己編的。他在高中畢業前填的《家庭情況調查表》,稱媽媽和姊姊都是黨員,但她們不是。還有一些謊言是老師和同學幫我編的。老師會為了自己學生的未來,盡其可能地為他們說好話,甚至還要冒一點小小的風險。

今年5月,政府宣佈將推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這將是更先進、也更強大的秘密檔案,《人民日報》的報導稱:徵信系統能夠覆蓋社會成員所有活動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包括公民的網上言行,都將記入檔案。慕容雪村說,"在我的後半生,我會擁有一個電子檔案,我可能不會知道其中有什麼內容,但無論我走到何處,它都將是我餘生沉重的負擔"。

摘編:張平

責編:樂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