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醜聞暴露中國在巴西投資弊病
2025年1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24年12 月 23 日一早,氣溫就已超過了 30 攝氏度。巴西勞工檢察官辦公室 (MPT) 領導的一個特別工作組人員來到汽車巨頭比亞迪位於北部巴伊亞州卡馬薩裡的工廠,從施工現場解救出 163 名中國工人。在巴西勞工檢察官辦公室看來,這些中國工人當時正在奴工式的條件下工作。
調查人員發現現場狀況令人擔憂。在比亞迪承包商金匠集團的工人宿舍裡,床上沒有床墊,數百名工人僅有為數很少的廁所,並且條件極不衞生。工人們的食物也沒有冰箱儲存。
巴西勞工檢察官辦公室還指責該公司扣壓工人的護照,並扣留其60%的薪水——其餘 40% 是以人民幣支付。
巴西有關部門宣佈這些工人是國際人口販運的受害者,並關閉該地點。這家工廠原定2025年開張。
163 名獲救工人被送往飯店。幾天後,巴西政府停止向比亞迪發放臨時工作簽證。這家汽車製造商表示,正在與巴西當局合作,不會容忍對巴西法律和人類尊嚴的觸犯。
接受德國之聲採訪的專家表示,這一行動表明,儘管中國投資十分重要,但外國公司必須符合巴西的標準。
「這一舉措意義重大,因為這家公司在巴西的投資對總統盧拉再工業化的項目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在聯邦政府還是在巴伊亞州,都享有強大的政治支持,」裡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政治學者、國際關係學教授桑托羅( Maurício Santoro) 指出。
中國海外生產成焦點
周二,巴西勞工檢察官辦公室調查人員會見了比亞迪和參與建設的公司代表。 所有獲救工人都已收到解僱金並返回中國。對現場的視察報告將於下周完成,工人賠償問題將在隨後的會議上討論。
聖保羅FIA商學院經濟學者、教授費爾德曼(Paulo Feldmann)表示,比亞迪使用中國工人建造工廠與中國跨國公司在非洲和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經營方式類似。
費爾德曼告訴德國之聲,這種做法對接受投資的國家幾乎沒有好處。 「對於巴西來說,如果這些工人是當地人會更好,因為他們可以為自己和家庭創造收入,對社區產生積極影響,並獲得專業技能的培訓。這樣也更容易監管他們的勞工條件。」
巴西的再工業化
巴伊亞州首府附近的卡馬薩裡有30萬人口,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曾在此設廠20年。然而,2021年,福特關閉了這家工廠,並停止在巴西的生產。
與此同時,巴西工業生產大幅下降,2021 年僅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11%。
當盧拉2022 年第三次當選總統並承諾復興巴西工業時,其政府尋找有意在該國設址的合作夥伴公司。次年,中國巨頭比亞迪宣佈投資約 5 億美元,在原福特廠址所在的部分土地上建造一家新工廠,生產電動汽車。
比亞迪的到來也給當地經濟帶來期待。汽車顧問內托(Milad Kalume Neto)向德國之聲表示:「福特當年設立了多家公司來支持其營運。不僅是供應商,還有提供服務的小公司。隨著福特的離開,這些公司不得不降低經營活動,如今他們又有機會為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商工作。」
中國指責抹黑
中國公眾的反應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對外國指控表示質疑,一派以國內勞工權利為討論焦點。
醜聞發生後,比亞迪及其承包商金匠集團否認指控,稱這些指控是針對中國品牌的抹黑運動的一部分,這一說法得到了許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支持。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比亞迪集團品牌與公關部總經理李雲飛在中國流行的微博平台上發帖稱。李雲飛還指責境外相關勢力試圖抹黑中國,企圖破壞中巴友誼。
金匠集團還發布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中國工人宣讀了一份按手印簽名的聲明。金匠集團稱:「莫名被扣上『奴役』的帽子,讓我們的員工感覺人格受到了侮辱,人權受到了侵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尊嚴。」
中國官方媒體和許多中國網民也對此表示認同,認為這一醜聞是中國企業海外擴張所面臨的挑戰。
但並非所有人都將責任歸咎於「外國勢力」。一些微博用戶指出,比亞迪巴西工廠與中國建築工人的工作條件相似。這引發了網上討論,即中國有多少工人的生活條件可能與國際標準下的奴工無異。
中國勞動力市場以所謂的「996」工作文化而聞名,即每周工作六天,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9 點,這違反了勞動法。這種現象在科技行業尤為普遍。
微博上一條帖子將比亞迪巴西工廠與中國建築工地的工作條件進行了比較評論。這條微博下面的一則評論寫道:「聽你這麼說,我站巴西這邊。中國勞動者都是被無情壓榨。」另一則評論說:「我覺得國內工廠太不把人當人看了,簡直是把人當機器」。這則評論獲得了一千多個贊。
巴西市場仍對中國有吸引力
經濟學者費爾德曼表示,儘管該案在國際上引起反響,但巴西有關部門在比亞迪案中的行動不會阻礙中國在該國的投資。
費爾德曼說:「巴西市場對中國企業非常有吸引力。他們來巴西主要是因為這個市場。我不認為巴西和中國的關係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威脅。」
政治學者桑托羅表示,希望此案能給中國投資者一個教訓,讓他們瞭解巴西的三權分立。
「他們已經瞭解到,無論與政治領導人達成何種協議,檢察官和司法機構都會發揮自身作用,執行勞動法。樂觀地說,這或許可以防止更多的違法事件,」他補充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