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百花齊放」德國百年博物館
2008年6月23日在德國北部地區哈姆市博物館2000平米的展覽大廳內,帶有濃郁中國特色與西方藝術表現形式相結合的近百幅藝術作品吸引了多家當地媒體的報導,因為畫展的主題涉及了中國政治歷史上一位重要的決策人--毛澤東,和他在1956年提出的「在藝術上要百花齊放,在科學知識上要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作為活動主辦人施溫策博士表示,在展出的藝術作品中她看到了作者對這位中國偉人的贊頌,她說:「如果在歐洲談到毛澤東,人們自然會把他和文化大革命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在一些歐洲人的意識中,毛在中國執行的政治方針並不都是正確的,歐洲人對毛的印象也並不是那麼友好。」
1960年,出生在南京軍人家庭中的任戎,對毛澤東卻有著特殊的感情,甚至家中至今還珍藏著毛澤東詩集和他上百幅關於毛澤東的油畫作品。儘管在德國學習工作多年,但在他的作品中仍然保留了運用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西方藝術油畫的創作基礎上還融合了剪紙、木雕及鐵藝為三元素。他覺得自己今天的創作仍然延續了毛澤東百花齊放的文化方針,他說:毛澤東當年提出百花齊放這個文化方針是很正確的,意思是不管中西方文化,或是哪個國家的藝術家,他們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想法,然後把你對生活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藝術品表現出來,百花齊放在全世界都應該提倡。
與天安門城樓上的主席畫像不同,這裡無論是在碧波蕩漾的大海中暢游,還是被鮮豔花叢圍繞的毛澤東,臉上都透露著發自內心的喜悅。施溫策博士在細心觀察後這樣解釋說:「如果您看任先生的作品,看到的或許只是美麗的鮮花和毛開懷大笑的表象。事實上,在我看來這些作品也表現了當時的人們在毛的政治壓力下生活的假象,和對毛專治政治生涯的一個回憶。」
「吃著德國的硬麵包,喝著德國的牛奶,」在任戎的生活中,德國是他的第二故鄉,這段經歷也為他的藝術創作增添了超出中國與德國的文化界限。他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歐洲也有自己的悠遠的文化傳統,他們都是獨立發展的,所以我覺得文化之間沒有一個先進和落後的比較,只有一個藝術家在自己的生活範圍內,按照你個人生活環境去真誠的表達你的想法,這才是百花齊放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