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一份調查顯示,人們對民主制度的信心正面臨考驗。德國民意調查公司達利亞咨詢有限公司 (Dalia Research)進行了一項名為「民主認知指數」(DPI)的調查。來詢問在不同政治制度之下的國家,其人民對政府的看法。
結果發現,在「民主」國家,人民對政府的信心比「非民主」的國家更低。
達利亞的執行長賈斯伯(Nico Jaspers)說: 「現在民主制度遭遇的最大挑戰就是,人民不再認為這些制度民主。」
否定答案大多來自民主國家
這份調查涵蓋50個國家,共12萬5千人作答。
該報告強調,與其他政治學研究不同,這份調查重點放在人民對政府的「觀感」。
「有可能民主國家的人民比非民主國家的更有批判性,但是我們選擇研究主觀觀感而非客觀現實,這份調查為人們的政治動機與行為,例如投票、社會運動等帶來啟示。」
該報告想要瞭解,人民是否認為其政府有效地實踐民主價值,包含四大重點: 參政權、公共利益、言論自由、資訊自由。
其中一項問題問道:「你認為你的政府所作所為對你有利嗎?」在民主國家中,64%的人回答「很少」或「從不」。相對的,在非民主國家中,只有41%的人這麼想。
針對這個問題,負面回應佔比最高的五個國家是: 肯亞、澳洲、葡萄牙、瑞典、丹麥。除了肯亞在被認定為「部份自由」之外,其他四個都被認定為「自由」。反而是被自由之家認定為「不自由」的國家,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中國等,卻很少給出否定的答案。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還有一個問題是:「請問你認為,跟你類似的人的政治意見是否獲得重視?」
民主國家中54%受訪者回答「很少」或「從不」,比非民主國家的46%高了8%。
答題者當中,負面回應佔比最高的十個國家當中,有九個是民主國家。
該機構採用美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對「自由度」的定義,考量到有些受訪者可能因為其身處國家政治敏感而不願意表達心聲,該機構開放受訪者在網路上匿名填答,期望有效解決這項顧慮。
這份問卷調查的結果在哥本哈根民主研討會(Copenhagen Democracy Summit)開幕當天傍晚發表。哥本哈根民主研討會由前任北約執行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所創立的非營利組織「民主連線基金會」(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主辦。
德國民主歷史悠久。人們曾經並仍在致力於自由與民主的標誌性地點也很多眾多。以下介紹的是一些最有象徵意義的地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 Haddenhorst 今天,在聯邦議院大廈的柏林穹頂下的議會大廳裡,依照民主規則展開政治活動。在這裡,自由選舉出來的議員們辯論重要社會議題,制定新法。相關的會議大多是公開的,所有感興趣的人都可在旁聽席上親歷聯邦議院的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 Simon/A. Hilse 1832年,在位於今天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諾伊施塔特(Neustadt a. d. Weinstraße)的哈姆巴赫宮(Hambacher Schloss)裡,舉行了哈姆巴赫節。就在這個抗議集會上,自由意識濃厚的大學生們,還有商人和農民,要求德國統一、自由和民主。據稱,約有3萬人參加了集會,其中也有女性。不過,遲至1919年,德國婦女才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 Muncke 1848年革命後,法蘭克福國民大會議員們在保羅教堂(Paulskirche)召開會議,討論制定自由憲法、建立德意志民族國家。1849年6月,德國歷史上的首個議會即告失敗。憲法草案因而從未成為現實,但奠定了德國未來諸憲法的基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在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的光廳裡,矗立著索菲‧紹爾(Sophie Scholl)的雕像。1943年,這位女大學生和她哥哥漢斯‧紹爾(Hans Scholl)一起在這裡分撒反對納粹獨裁的傳單,被人看到、出賣並逮捕。索菲和漢斯及其抵抗組織「白玫瑰」的其他成員被判死刑,並遭處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 1989年9月,萊比錫誕生了「周一示威」運動,東德公民要求更多自由和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參加每星期一舉行的示威行動的人數越來越多。東德國家安全機構未予干預。示威運動逐漸發展成和平革命,導致東德的終結。尼古拉教堂(Nikolaikirche)前的「棕櫚枝柱」(Palmwedelsäule)成為「周一示威」運動的象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Grubitzsch 藝術家瓦京(Ben Wagin)以在政府區近旁設置的取名為「樹之議會」(Parlament der Bäume)的雕像群為柏林牆的死難者建立了一個紀念地。安置在前東西德邊界地帶的這一建構1990年11月對公眾開放,也是反對戰爭和暴力的警示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Gambarini 從1949到1999,在長達50年的時間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及政治中心是西德城市波昂。此後,議會和政府搬遷到了重新統一後的德國的新首都—柏林。今天,人們也可以在波昂拜訪德國民主史上的很多重要地點。哈默施密特別墅(Villa Hammerschmidt)就是其中之一。她現在也還被用作聯邦總統的第二官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Geisler-Fotopress/J. Zumbusch 在這裡工作的是德國憲法—也可以說是德國民主體制—的守護者們。7名女法官和9名男法官對德國憲法作出解釋。只要認為自己的基本權益受到了國家的侵害,每一位公民或社區都可以向設址卡爾斯魯厄的聯邦憲法法院(Bundesverfassungsgericht)提出憲法訴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D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