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50310 Noelle-Neumann Nachruf

2010年3月26日

在德國,民意調查與伊麗莎白‧內勒-諾伊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名字是分不開的。諾伊曼是作家、企業家和學者。本周四,內勒-諾伊曼離開了人世。

伊麗莎白‧內勒-諾伊曼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輿論調查的先驅伊麗莎白‧內勒-諾伊曼於本周四(3月25日)在其博登湖畔阿倫巴赫(Allensbach)的住所中離開了人世,享年93歲,阿倫斯巴赫民意調查研究所公佈了上述消息。這位"輿論調查的偉大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建了德國第一所民意調查機構,在美因茨大學建立了新聞學研究所,並使其成為德國民意調查和經驗分析媒體中心。

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這位民意調查先驅的工作給與好評。內勒-諾伊曼數十年來對德國民意調查產生影響,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出其右,她對德國公眾展開必要的政治和社會辯論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梅克爾指出,"這樣的辯論往往起到了確立標準的作用,並使這種辯論變得客觀。"

工作使內勒-諾伊曼成為著名人物,但很長時間以來,她就生活在博登湖畔的阿倫斯巴赫小鎮,很少與外界接觸。諾伊曼在柏林出生,是家裡4個孩子中的第二個,早在上一世紀 30年代中期,她就以民意調查的現代理論聲名鵲起。那時,她遠離德國,在美國生活,在大學學業交流年的框架下,她對民意調查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柏林,她完成了博士論文,論文題目是"美國的民意和大眾研究",並曾從事記者工作。

二戰結束之後,她與丈夫埃裡希-彼得‧諾伊曼(Erich Peter Neumann)成立了阿倫斯巴赫民意調查研究所,這是德國第一所民意調查機構。最初,民意調查研究所的辦公地點是簡陋的車房,以後發展為德國調查民意的最重要的機構之一。阿倫斯巴赫民調機構對數百萬居民進行咨詢。新近調查的幾個題目分別為:"誰相信奇跡?德國西部居民多於德國東部地區居民","歐洲人與冷漠作鬥爭"等等。

在政治民調和大選預測上,阿倫斯巴赫民調研究所尤其出名。如今,該機構聘用大約1百名全職工作人員和2千名兼職採訪人。伊利沙白‧內勒-諾伊曼回憶創業之初時說:"我們應在德國青少年中進行民意測驗。因為法國軍政府希望知道,在災難之後,德國青年人在想什麼,他們有什麼打算,有什麼目標。這是成立阿倫斯巴赫研究所的原因所在。"

諾伊曼的民調工作很快就吸引了廣大公眾。預測大選結果給戰後年輕的民主國家聯邦德國的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內勒-諾伊曼的科研生涯也業績輝煌。1964年,她獲得美因茨大學新聞學教授頭銜,1980年出版了"沉默的螺旋"一書。書中的表現主題是,少數意見往往受壓,因為少數人害怕受到多數的孤立,所以不敢直抒己見。這一論點直到今天依舊不無爭議。

由於內勒-諾伊曼與基民盟較為接近,所以她經常受到人們的指責,指責她的工作不夠科學嚴謹。對此,這位民調工作的先驅始終予以嚴厲回絕:"我們必須忍受別人的譏諷。是的,一位科學家不能因此而覺得受到傷害。如果他受到了別人的嘲笑,不必多想,要學會接受這一現實。"

事實是,伊麗莎白‧內勒-諾伊曼的離去使人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為德國民調確立了標準。

作者:Thomas Wagner/ 祝紅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