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峰會後中英相互強烈指責

2009年12月22日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周六結束時僅達成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期待達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性新協議的希望落空,會後則爆出一系列外交爭議。周日晚間,英國就指責中國"挾持"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談判,而中國隨即對英國的這種說法做出強硬的回擊。

檔案圖片:2008年1月布朗與溫家寶在北京圖片來源: AP

對於周日英國有關中國"挾持"哥本哈根峰會談判的指責,中國政府在周二(12月22日)作出否認和反擊,稱"英方個別政客"的指責是發達國家想要推卸其在氣候變化中應履行的義務,以及試圖挑撥發展中國家關係的策略。

如此犀利的話語來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她表示英國的指責帶有明顯的政治圖謀,但"他們的企圖是不可能得逞的。我們敦促他們糾正錯誤,切實履行對發展中國家應盡的責任,不做妨礙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事。"

中國外交部的此番回應主要是針對英國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英國《衛報》周日版中所撰寫的題為"離開哥本哈根"的文章。米利班德在文章一開始批評,哥本哈根峰會的談判是個"被程序游戲拖累的混亂過程",而這一表象所掩蓋的是各國間的嚴重分歧,然後接著指出分歧在於,儘管2050年前全球減排50%以及發達國家減排80%的方案得到發達國家以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但是這兩個方案卻都被中國否決。

米利班德的文章在周日晚間八點三十分時上了《衛報》的網路版,幾分鐘內就引起了英國網友的熱議,許多網友在文章後跟帖留言。英國網友的焦點並未聚焦在中國是否應負責任,但不少人認為米利班德在文章中的說辭是在自己和英國政府開脫責任。

同日,《衛報》在網站上又刊登一篇說法更為直接的文章,題為"米利班德:中國試圖劫持哥本哈根氣候協議",將米利班德原本中所提到的"劫持者"從中國擴大到了包括蘇丹、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和古巴等發展中國家。隨後周一英國首相布朗如呼應米利班德的文章一般,在他自己的選區柯卡狄通過影片向英國能源部召集的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中未點名的指責一小撮"國家"劫持"哥本哈根氣候峰會。

對於英國的指責和中國的回擊,英國廣播公司BBC政治事務記者庫恩斯伯格說,這是在對峰會結果失望之餘,政客們開始互相埋怨指責。而路透社則認為,這種激烈口水戰凸顯了中國和富裕國家間的互不信任,這可能威脅到在2010年底前達成具法律約束力協議的努力。

綜合報導:月洋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