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氣候變化"最脆弱地區" 南亞位居榜首

2010年10月20日

英國全球風險顧問公司Maplecroft於10月20日公佈了一項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行榜, 從排名可以看出, 南亞地區是世界上抵抗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

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2005年發生了強烈地震圖片來源: AP

南亞成為世界上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

氣候變化脆弱性指數排行榜是Maplecroft對世界170個國家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論。排名越靠前風險越大,反之則越低。在未來三十年內,全球氣候變化脆弱性最大的16個國家裡, 位於南亞地區的就有5個國家, 其中孟加拉國位居榜首, 有著全球最差的抗氣候變化能力。 印度緊隨其後, 尼泊爾佔居第四位,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也榜上有名。

指數的評估主要考慮包括國家政府的應變能力、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和環境等42項因素,最終得出排名。人口迅速增長以及洪水、乾旱、風暴、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災害的因素,使得南亞地區被打上"高風險"的標籤,成為世界上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此調查的目的是希望給全球提供一個投資與決策的參考。Maplecroft舉例,在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洪水災害嚴重影響到2000萬人的正常生活。公司的環境分析家安娜莫斯說到:"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產生。一個氣溫上細微的變化都可能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有大的改動。如果全球變暖,水準面就會上升,地球上的土地也會隨之減少,而這樣的話往往還會導致疾病的傳播。"

孟加拉國之所以被排在第一位是因為這個國家有兩個致命的弱點:非常容易出現乾旱和飢荒。雖然孟加拉正在致力脫貧,可是過分依賴農業的做法使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到本國經濟效益。而至於印度,Maplecroft公司解釋,人口急劇增長和有限的自然資源使整個印度都強烈感受到氣候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像這樣依賴農業的國家,如果氣候變化使農業的收成變少,除了國家會變得貧困外,人民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海地發生強烈地震後許多人無家可歸圖片來源: AP

中國日從"中風險"變為"高風險"

位居指數榜上,同樣值得注意的"高風險"國家還有去年排名第109位的中國,今年上升到了高風險國家的行列,排在了第49位。而氣候變化抵抗能力一直相對較高、一度排名靠後的日本今年被排在了第86位。德國作為"中風險"國家排在了第131位,緊隨其後的是法國與英國。排名最後一位、抵抗力最強的國家則是挪威,這主要歸功於它向荷蘭學習,雖然地勢低窪,可是一直努力和海平面上升作著鬥爭。

此前,在2009年Maplecroft公司發布的氣候脆弱性指數中28個"最高風險"國家中包括索馬利亞、海地、阿富汗、塞拉利昂和布隆迪。不過,Maplecroft公司指出,這兩次的數據指數並沒有可比性。因為今年新的指數採用了另外的評估標準,重點依據也轉換到一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上面。在和法新社溝通的過程中,Maplecroft公司表明,這些世界上應變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 最嚴峻的問題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體制沒有能力給公民提供食物與水的保障。

來源:法新社 編譯:文木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