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沒有"異地監督",中國的孩子大概還在喝毒奶粉

2010年7月14日

媒體的"異地監督"在中國是一特殊現象,負面報導當地不做,由外地媒體來做。跡象顯示,這一監督有可能將被取締。

「毒奶粉」事件由外地媒體率先報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根據媒體的綜合報導,今年7月以來,尤其在中國南方數省的所謂"都市報"國內新聞版上,都開始集中採用新華社的通稿。有媒體人透露,多省宣傳部門曾發出禁令,要求當地各報社不要繼續與外地報社交換新聞稿件,甚至有今後都市報只能做本地新聞的說法。媒體報導還稱,至少有3個省份的報社編輯證實了以上說法。

一個奇怪的正常現象

中國除少數幾份如《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等全國發行的大報外,一般各地的主流報業媒體都屬於所謂的都市報。這些報社因為財政經濟或者新聞管制等原因,基本上沒有在全國各地設立記者站或者鋪設通訊員網路,報紙也不在全國發行。因此,各地都市報間都互相簽有協議,互換稿件。一些對突發性事件的報導稿件、調查新聞稿件在外地報紙上刊發的頻率都非常高。這一現象被稱為中國特有的"異地監督"現象。

依照正常思維,媒體的異地監督不該是一種正常現象。當地媒體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對新聞事件的背景瞭解也非異地媒體可比,難道做出來的報導反而不如外地的媒體?但現實恰恰是,媒體是黨的喉舌,當地媒體是當地政府和黨委的喉舌,在這種確定的關係下,對自己負面報導的容忍程度可以想像。多少年來,異地監督在中國現代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許多重大事件都是異地媒體率先揭露的。中國資深記者、前《冰點》主編李大同曾寫道,如果沒有上海《東方早報》的"異地監督",今天中國的孩子們大概還在喝著毒奶粉!

中國資深媒體人趙牧也說,過去20年間,一些地方報紙報導其他地區的負面事件,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他說,"這就是我理解的'異地監督'"。但是,刊登異地的負面新聞,並不一定是異地監督。因為,"如果一張報紙不是批評當地現象,那麼對批評對象能夠產生的影響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很可能是地方官員的自保行為

如果連這一點"非常有限"的影響力也將不復存在、"異地監督"整個被取締的話,它將無疑又是一次對新聞自由添加的緊箍咒。李大同說,如果真有新發了以上禁令,那麼它不會堅持很長久,它也起不了很大作用。"在如今的網路新聞時代,禁止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你不登,網路登。傳統媒體不做,新媒體馬上取代。記者那道關也是不可能收緊的。"他認為,都市報一般都有非常強烈的市場導向,相互間的競爭也很激烈,沒有人會放著新聞讓別人搶先。"

幾年前,為了管控輿論,中宣部曾下達過禁止各地媒體進行"異地監督"的 指令。但事實上,過去幾年間,這條禁令並沒有真正貫徹落實。有報導說,目前,部分省份的新聞界和有關部門正在通過體制內渠道向中央陳情,而得知這一新禁令的新聞從業人員則是一致的憤怒。李大同分析說,如果這回真下達了禁令,那麼這一禁令不像是中宣部下達的,而更像是省一級的動作,"它無非是地方官員的自保行為。"

作者:李魚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